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28 23:57:52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许自然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每经记者 许自然 每经编辑 陈俊杰
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具体到2018年的工作措施,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表示:“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促进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运用破产重整等方式,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降成本,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和行业协会乱收费问题。利用大数据开展事中事后监管,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针对目前去产能是否已经接近平衡点以及去产能未来趋势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进行了专访。
去产能是必行之策
NBD:2017年去产能轰轰烈烈,尤其在煤炭、钢铁两大领域均超预期完成。您认为去产能对于宏观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经验教训?
陈雳:从长期看,去产能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谋求发展的必行之策。以钢铁行业为例,产能去化压减落后、违规产能,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了先进、合规钢企盈利恢复。钢铁、煤炭行业盈利恢复,增强了行业去杠杆、还贷能力,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在去产能过程中,应区分落后、先进产能,通过淘汰产能推动产业升级,此外,应允许跨区域的产能指标交易,推动产能合理布局。在淘汰产能的人员安置上,要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推动相关人员的再就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NBD:从客观看,2017年钢价飞涨,钢企普遍大赚。有业内人士质疑,去产能就意味着割舍利润,这时候去产能还合理吗。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陈雳:这种说法不对。钢企利润恢复有两个可能,一是供给收缩,二是需求变好,或者供给收缩、需求增长同时发生。需求上,在考虑2016年的地条钢产量后,我们测算的国内表观消费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这与水泥表现一致,证明国内需求未出现大幅增长。供给上,2017年上半年压减1.2亿吨地条钢产能,使得市场上供给弹性最大、成本最低的非法产能退出市场。应该说供给端的收缩才是2017年钢企利润大幅上涨的原因,质疑去产能的逻辑不对。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有望推进
NBD:2017年去产能,从价格、供需等几个角度来看,是否已经接近平衡点?
陈雳:我们判断未来几年,钢铁下游需求是一个平稳下滑的过程,不排除中间有年份或有个别时间需求会很好。对比看,供给端变化的确定性更高,首先,2018年可能还有产能压减,未来产能减量置换也将压减部分产能;其次,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将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来,除了国家主导的宝武合并外,我们看到一些民企也在主动出击、收购钢铁,量变将促成质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有望大幅提高,实现行业供给的有效控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判断供需大体上是平衡的,随着供给弹性的收缩,钢铁价格、利润仍然有上行空间。
NBD:您判断2018年主要上游行业去产能将呈现怎样的态势?
陈雳:我具体谈一下钢铁行业。根据目前国家公布的数据,表外地条钢产能压减1.4亿吨,表内产能压减1.15亿吨,后者距离国家的1.4亿吨目标还有2500万吨需要淘汰。我们判断产能压减任务在2018年将全部完成。
2018年,去产能主要态势是:一、压减2500万吨粗钢产能;二、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三、规范产能置换,对置换范围、置换比例及普通特钢产能折算系数做出更明确的规定;四、推动“2+26”城市的企业将钢铁产能以电炉钢的形式,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
NBD:您预计2018年去产能重点行业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和转移?政策会怎样引导?
陈雳:除钢铁、煤炭继续实施供给侧改革外,我们预计电解铝行业供给侧改革有望推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