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

每经网首页 > 市场 > 正文

特色小镇如何弯道超车?小而美+互联网是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8-26 20:02:42

特色小镇,既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今年7月10日,住建部官网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了明确规范。

8月26日,首届中国(西部)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在论坛上表示,“小城镇处于城镇化发展承上启下、联接城乡的关键层级,是区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的建设,要如何在当下这股小镇浪潮中突然自身特色?小而美的建设、拥抱互联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成为其弯道超车的关键。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蔡雅芸    

每经记者 蔡雅芸 每经编辑 卢祥勇

小镇建设应突出生态群落

根据住建部上述文件的要求,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

何健认为,小城镇建设的原则是尊重自身的发展规律,其核心是要坚持小而美的理念,研究建立有别于大中城市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标准规范,统筹安排城镇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布局和空间上维系小镇的宜居尺度。如“小城镇应以开放式的街坊住区为主,尺度应为100到150米,以延续小镇居民原有的邻里关系”“新建生活型道路的高宽比宜为1比1至2比1。”“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0米,单体建筑的面宽不宜超过40米”等。

自2016年住建部对外披露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后,特色小镇的浪潮在全国各地奔流前进。

说到建设特色小镇的重点,何健认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是特色小镇之根本。同时,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军表示,西部内陆地区的特色小镇想要赶上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进程,拥抱互联网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机会。

屈军认为,西部小城镇发展都面临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能级弱等问题,导致小城镇不具备大型产业项目、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等项目的承载力,对城镇周围农村居民缺乏吸引力,最终造成小城镇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仅靠政府投入资金维持城镇基本“运营”。拥抱互联网则能有效克服城镇分散式布局造成的规模不经济和“信息孤岛”效应,推动人才、资金、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激发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分工效应等城镇发展新动力,形成布局优化、分工合理、产业特色突出的“城镇生态群落”。

产业落地应突出地方特色

近日,四川省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3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数量拓展至600个;在试点镇中,培育创建100个左右生态宜居、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特色工业等7种主要发展模式的特色镇;从试点镇中选取10个左右经济发达镇进行扩权赋能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事实上,只有依靠产业的发展和落地,特色小镇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在特色小镇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目前政策支持两大类产业,包括基金小镇、机器人小镇、健康旅游、高端装备等为主的新经济新产业,另一类为黄酒、中药、丝绸等传统产业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旅游本身作为一种产业,其特殊性在于可以促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通过旅游将人口集中,其他相关服务业也能得到发展。另外,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加的过程中,互联网、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可以围绕旅游业进行配套生产,小镇当地的民俗文化产品都可以物质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也给出了他的建议。他表示,科学、稳步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一是要有重点的发展,防止一哄而上;二是要有特色发展,产业发展要彰显特色,规划建设要有特色,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小城镇管理体制机制要彰显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首先是要尊重现有的格局,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善和治理,一定要防止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大批有价值的镇的格局风貌被破坏,造成历史的遗憾。还要保持宜居的尺度,不要盲目盖高楼,也不要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