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观察 | 27证合一,35证合一,39证合一……这些数字能否回答总理之问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8-15 18:13:02

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痛批“盖100多个章”,并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到各地政府,究竟该如何做?

日前,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行“39证合一”改革,将39个涉企证照的信息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这是自贸区对当年总理之问的最新回答。

据了解,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多证合一”改革在2017年10月1日前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每经编辑|杨欢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在3年前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经痛批企业注册、办事竟然要“盖100多个章”。之后又在多个场合强调进一步简政放权。

日前,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行“39证合一”改革,将39个涉企证照的信息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这是自贸区对当年总理之问的最新回答。

实际上,“多证合一”改革一直是提升行政服务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早从2016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就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

什么是五证合一?即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又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另据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公众号:zmsyqbd)了解,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多证合一”改革在2017年10月1日前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众所周知,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的最前沿,在“多证合一”改革中,毫无疑问也担当起先行者的角色。从27证合一,到35证合一,再到39证合一……各个自贸区你追我赶,努力回答3年前的总理之问。

自贸君特地整合了这些“多证合一”的实例,来了解政府部门间各自独立的“信息孤岛”,被“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新格局所取代后,都有哪些具体变化。

湖北自贸试验区 27证合一


推行时间:2017年8月1日

具体内容:

此次以“27证合一”为先导的“多证合一”改革,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新增了22项登记、备案事项,共涉及13个部门。其中,外省投资企业设立备案、变更备案先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再推广全省。

工商部门3个工作日内发照,发照之日就一并办理了列入整合的27项登记、备案事项,不再需要向相关部门另行提交登记、备案材料。

实施成效:8月1日当天,湖北全省首张加载有27个证照和备案信息的营业执照,在宜昌自贸片区工商登记窗口发出。

河南自贸试验区 35证合一


推行时间:2017年8月1日

具体内容:

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河南省将发展改革部门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公安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备案等17个部门30个证照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三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被整合证照不再发放。

企业只需填写一份表格、提交一套资料、向工商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工商部门3日内即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发照之日就一并办理了列入整合的35项登记、备案事项,不再需要向相关部门另行提交登记、备案材料。

实施成效:8月1日当天下午,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大厅,6家企业代表领到首批“三十五证合一”营业执照。

辽宁自贸试验区 39证合一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推行时间:2017年6月中旬

具体内容:

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新增加《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等34项证(表),共计39个涉企证照的信息,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上。

其中,在自贸区范围内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等33项业务通过设置动态二维码的方式整合,实现“减证”。对需要事先事后采集的基本信息,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核、信息互认”的新模式,让申请人一次领取,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实施成效:自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挂牌以来,共有236家企业领取了“三十九证合一”的营口执照。

更多的答案

实际上,除了以上列举出来的三个自贸区外,其他自贸区也都针对简政放权、优化服务采取了主动的改革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

上海自贸区自成立后,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推出“先照后证”改革。企业可以先办营业执照,确立商事主体地位,然后办理各行业许可证,此举将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大大降低了企业设立的门槛

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实施《浙江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商事登记“1+N”综合受理服务体系,推进商事登记领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

在陕西自贸试验区, 根据空港新城综合服务大厅一位工作人员的说法,以往设立内资企业,从“工商注册登记”到“其他行政联办事项”共9个环节,需要层层传递,办结需30-45天;而在自贸区里,这9个环节变成了分头同步办理,办结仅需三天。 

以“减证”带动“简政”

有专家指出,多证合一的政策是政府为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抓手。其实,这正是当年总理之问的根本目的。

从中央层面看,本届政府高度重视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简政放权,四年多来削减了600多项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完成了削减三分之一的任务,诉求即在于此。

眼下,自贸区“多证合一”改革的数字越大,是否意味着总理之问已经得到回答?换句话说,“减证”是否等于“简政”?

从公开的信息来看,此次辽宁的“三十九证合一”改革更多的还是在面向企业“前端”做减法,内部的“后台”管理层面实质性“减法”尚不明显,相关管理部门的“三十九证”还未能真正做到合一。

而此前,湖北省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王志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改革不能简单比数量,还需要优化质量。此次“多证合一”改革未从国家层面规定具体事项,也是考虑到各省省情不一样。

实际上,当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核心,还是在于企业所面临的“条条框框”太多且不合理,各种“证”的门槛太高,审批流程过于繁杂、拖沓。因此,目前来说,“减证”是最有效的企业“降成本”之举,通过减少审批环节,简化注册企业程序,将会极大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但要真正解答总理之问,这恐怕还不是终点。

从自2015年10月1日起,“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到2016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再到如今,2017年10月1日前确保“多证合一”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从“减证”到“简政”,以“减证”倒逼“简政”,自贸试验区还可以做得更多。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付克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多证合一 简政放权 自贸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