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

每经网首页 > 市场 > 正文

VC/PE退出渠道日趋多元化 IPO并非最优项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19 20:45:1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肖乐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肖乐 每经编辑 姚茂敦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发生退出案例401笔,其中137笔通过IPO退出,较2016年同期增长270%。继2016年底证监会审核速度加快,IPO退出在本季度明显增多。

“从收益性来看,IPO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是各个投资机构非常期待的。但IPO操作周期很长,不确定性很大。”楚商领先(武汉)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娟在6月18日的第十九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表示,不过,复杂性以及政策等原因决定了目前行业IPO退出的比例不可能太高。

除了IPO之外,VC/PE的退出方式还包括并购、新三板挂牌、股权转让、回购退出等。

“相比IPO,并购退出更加容易。国内兼并市场比以前发展快,这是很大的一个市场。”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李娟也表示,未来资本退出着力考虑的突破口,一个是并购,一个是股权转让。

此外,在一些专业的投资人看来,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下,挖掘好项目,长期持有,受企业发展回报,才是最好的投资之道。

挂牌新三板暂不算真正的退出渠道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的退出案例中,除IPO外,有155笔通过挂牌新三板退出,48笔并购退出,其他退出方式股权转让、借壳上市、回购退出分别占比5.2%、1.2%和0.2%。

“因为IPO收益高,IPO的数量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基金的收益性,因此各个机构都会追求IPO退出。但IPO的差异性也很大,有的收益能到一百多倍,有的两三倍,一般情况的收益都有七八倍。”李娟表示。

清科数据显示,在退出收益方面,通过IPO实现退出的项目,内部收益率中位数为42.8%,投资回报倍数中位数为2.01倍,位列所有退出方式投资收益之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退出的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中位数为19.6%,投资回报倍数中位数1.57倍。

“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独立IPO。”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表示,“我们曾经有一个做触摸屏的企业,2014年的时候没有抓住并购的机会,想要独立IPO但没有成功。不要认为并购退出不好,我们在并购退出中也有十多倍的回报。”

李娟指出,与美国相比,国内通过IPO退出的占比要高一些,在美国通过并购和股权转让退出的占比更高,“在美国有40%是并购退出的,而我们是10%,这个水平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需要所有的机构认真考虑。”

此外,李娟认为,国内也有着巨大的股权转让市场,“因为我们有60%基金的存量资产实际上没有通过IPO或者并购退出的,这么多基金股权存量资产希望退出。同时,我们的民间资本非常丰富,包括各级政府都在建立大量的新基金,新基金要投资,老基金要退出,基金之间的接力棒其实是很好的方式。在美国,从天使到VC到PE到IPO到并购,形成的是一个产业链条,专业分工,既能保证收益,又能保证流动性,但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规则或者说投资文化。”

除了IPO、并购,新三板挂牌也被越来越多的VC/PE选择。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超过一万家,众多企业的背后都有VC/PE机构的支持。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流动性的缺乏,挂牌新三板仍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退出渠道,但未来值得预期。郑伟鹤指出,“新三板还不能够叫退出,但很多企业在新三板经过一轮规范,新的投资人加入,对企业来讲有很大的帮助。”

李娟认为,新三板的未来值得预期,一是期待它未来转板机制的完善,二是企业上了新三板之后,在基金清算的时候,通过新三板的股权转让,也是能够保证基金顺利退出的途径。

减持新规利好长期投资

尽管IPO提速让VC/PE的退出环境更加畅通,但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日前,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持有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票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东的减持行为进行了限制。

减持新规将限制范围扩大到特定股东,将影响面进一步扩大,新规的各项限制拉长了IPO退出的期限,或令VC/PE机构面临新的考验。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高级合伙人刘朝晨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对于定增基金的影响是最深的,但对于专业的VC/PE来说是好事。

刘朝晨指出,近年来,多元化资本市场逐渐成型,人民币基金发展很快,很多新机构迫于LP的压力,基金期限比较短,会去抢项目,尤其是时间短见效快的Pre-IPO的项目,能够在短期内退出获益。“真正好的项目是不一定要急于退出的,优质项目持续成长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刘朝晨表示,“新的政策规定能够让机构更沉下心来,挖掘好项目,而不是急于在一二级市场进行快速套利。”

刘朝晨表示,机构有些时候是被动退出,“因为有些LP希望有现金流,希望有反馈,但你会发现好的细分标的上市之后马上进行并购重组,横向进行整合,扩大规模,整个价值增长越来越强。我一期基金结束,也面临着发新基金,为什么不把现有好的标的持有更长时间呢?”

章苏阳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策的变化对于VC/PE退出肯定是有影响的。但过去证监会也有很多变化,政策有时候宽有时候紧,作为企业来讲只能按照规定来做。希望证监会能够把一些东西坚持下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VC/PE退出渠道日趋多元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