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A股动态

每经网首页 > A股动态 > 正文

大股东增持“意大于形” “保驾护航”信号已渐弱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18 21:01: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明涛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谢欣

控股股东增持,往往给投资者传递最为直接的信号,就是为公司股价“保驾护航”。但这一动作,在近两年来已变得不再纯粹。大股东增持背后的动机不再单一,有的为作秀,有的则为控制权。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通过对近一年的大股东增持统计发现,这一动作对于股价稳定的意义早已渐渐减弱。

增持目的已变多样化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近一年来,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共发出114份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其中,2017年就有79份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告,不过,相比“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这一惯用的说法,现在大股东增持的想法,已经变得多种多样。 

以金融街为例,公司于2017年2月6日晚收到北京金融街集团增持公司股份达到1%暨未来增持计划的通知,增持后,金融街集团合计持有公司总股份的29.96%,金融街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33.19%。翻开金融街的前10大股东名单不难发现,金融街控股股东此时的增持,仅仅是为了巩固大股东地位。 

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注意到,还有不少浮于表面的大股东象征性增持,如日前厦门钨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华侨实业增持公司11.02万股,占厦门钨业总股本比例仅为0.01%。而金龙汽车、德展健康、渤海金控等13家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增持上限均不超过总股本的1%,增持比例都不算高。

股价“保护”作用降低

那么,近一年来有控股股东增持计划的个股表现如何呢?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一年以来,只有38家公司在发布控股股东增持方案后的一个月里股价实现上涨,占比不足40%,而如国发股份、福达股份等60余只个股在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后,股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股价保护作用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

一位深圳不愿具名的私募经理向每经投资宝(微信号:mjtzb2)指出,“大股东增持行为一般被市场理解为正面信号,所以,大股东出现增持行为时通常被市场解读为该公司的股价已进入价值区间,在二级市场上具备投资价值。不过,目前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区别大股东增持的背景是否夹杂了股权质押等复杂关系,比如股权质押面临平仓,采取增持来稳定股价,其增持的意味没有那么纯粹,对于公司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大股东增持自家股票,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在弱势行情中用增持行动来表达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显示信心,并做表率。以此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期望大家持股来维护股价。当然也不能排除有投机人士拉抬股价以便再做减持。二则是认为公司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抄底自家低位筹码,纯粹作为一种投资行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金融街 控股股东 增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