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洞见

每经网首页 > 洞见 > 正文

股市改革要敢于顶住利益主体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08 22:08:18

每经编辑 熊锦秋    

熊锦秋

近期市场走势较为疲软,有些股票出现大幅波动,各方利益主体出现不同诉求。笔者认为,监管层对这些诉求应予通盘分析,合理的可采纳,无理的要敢于拒绝,要勇于顶住一些利益主体压力,坚持既定改革方向,一切以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为目标,不达目标绝不收兵。

A股市场若继续此前的玩法已经玩不下去了。新股申购供不应求,上市后屡遭爆炒、炒高后“大小限”解禁减持又成为市场定时炸弹;此外,概念股、高送转股炒作让散户频频套牢亏损,并购重组激起股价短期浪花后给市场留下一地鸡毛。诸如此类玩法,从中获益的往往是“大小限”、庄家、内幕交易者,普通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每周10只新股的IPO发行节奏,让一些炒新投机者甚至包括个别庄家也大亏其本,一些投资者反应激烈、建言叫停新股,近两周新股发行节奏逐渐放缓。但显然不同利益主体对IPO发行节奏的理解和诉求是不一样的,6月5日工商银行等绩优蓝筹暴跌,次新股、题材股上涨,市场出现跷跷板效应,有人认为这是配置绩优股专门打新资金撤退所致,单从这个结果来看,放缓IPO节奏,未必会给市场注入正能量。

次新股暴跌,投资者就“绑架”监管层要求减缓IPO节奏,新股不败等核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或许,如果继续坚持每周10只新股发行节奏,随着新股上市后的涨停板越来越少,甚至可能跌破发行价,新股不败定律将彻底被打破。这要么倒逼新发行公司降低发行价,要么企业认为发行价不合算不愿发行上市。原本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求得新股发行节奏减缓、甚至暂停的结果,但这也许会半途而废。

此前监管层还加强了对并购重组的监管,针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虚假重组等情况,证监会加大了打击力度,比如对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的相关责任人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2016年修改出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并购重组新规。

这些改革思路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最近有专家就此提出质疑,认为“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资本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笔者只听说资本市场有资源配置等功能,还从未听说最核心的功能是并购重组。

诚然,在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一种方式,这与其各种制度相对健全有关。然而看看A股市场的并购重组套路:高价收购注水资产,收购对象为并购资产提供三年巨额业绩补偿承诺。现实中一些并购资产盈利能力毕竟有限,业绩难如预期,为此上市公司需计提商誉减值,一些公司甚至由此陷入亏损,倒是收购对象将来可以高价减持套利。A股市场各方面基础性制度还不牢靠,并购重组滥行、不规范已给市场带来巨大危害,监管层理应继续强化对并购重组监管。

谈到并购重组,就不得不谈借壳上市。最近有家新三板企业拟借沪市某家上市公司之壳上市,目前借壳上市门槛基本与IPO门槛相同,且排队等候时间也较以前大为缩短,在此情况下场外企业仍执意要借壳垃圾公司、背负巨大包袱上市,令人费解,监管层理应强化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审核。且目前IPO渠道比较畅通,也似乎没有保留借壳后门的必要,借壳上市很容易滋生内幕交易。

股市存在多元利益主体,利益主体基于本位主义,对监管政策的诉求自然也千差万别,对部分主体是利好的政策,很可能对另一部分主体构成利空。监管层推出监管政策或改革措施,不可能对所有市场主体都构成利好,股市制度不完善,散户就总会受伤害。要完善股市制度,不仅要牺牲庄家等主体利益,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一些跟随投机的散户利益。

为此监管层要敢于拒绝一些利益主体的无理诉求,要站在维护最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站在推动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扎实推进股市改革,要着力打造财富内生的机制,为投资者构建一个真正的投资天堂。

(作者为资本市场专业评论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熊锦秋 近期市场走势较为疲软,有些股票出现大幅波动,各方利益主体出现不同诉求。笔者认为,监管层对这些诉求应予通盘分析,合理的可采纳,无理的要敢于拒绝,要勇于顶住一些利益主体压力,坚持既定改革方向,一切以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为目标,不达目标绝不收兵。 A股市场若继续此前的玩法已经玩不下去了。新股申购供不应求,上市后屡遭爆炒、炒高后“大小限”解禁减持又成为市场定时炸弹;此外,概念股、高送转股炒作让散户频频套牢亏损,并购重组激起股价短期浪花后给市场留下一地鸡毛。诸如此类玩法,从中获益的往往是“大小限”、庄家、内幕交易者,普通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每周10只新股的IPO发行节奏,让一些炒新投机者甚至包括个别庄家也大亏其本,一些投资者反应激烈、建言叫停新股,近两周新股发行节奏逐渐放缓。但显然不同利益主体对IPO发行节奏的理解和诉求是不一样的,6月5日工商银行等绩优蓝筹暴跌,次新股、题材股上涨,市场出现跷跷板效应,有人认为这是配置绩优股专门打新资金撤退所致,单从这个结果来看,放缓IPO节奏,未必会给市场注入正能量。 次新股暴跌,投资者就“绑架”监管层要求减缓IPO节奏,新股不败等核心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或许,如果继续坚持每周10只新股发行节奏,随着新股上市后的涨停板越来越少,甚至可能跌破发行价,新股不败定律将彻底被打破。这要么倒逼新发行公司降低发行价,要么企业认为发行价不合算不愿发行上市。原本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求得新股发行节奏减缓、甚至暂停的结果,但这也许会半途而废。 此前监管层还加强了对并购重组的监管,针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虚假重组等情况,证监会加大了打击力度,比如对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的相关责任人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2016年修改出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并购重组新规。 这些改革思路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最近有专家就此提出质疑,认为“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是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没有这个功能,资本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笔者只听说资本市场有资源配置等功能,还从未听说最核心的功能是并购重组。 诚然,在美国等成熟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一种方式,这与其各种制度相对健全有关。然而看看A股市场的并购重组套路:高价收购注水资产,收购对象为并购资产提供三年巨额业绩补偿承诺。现实中一些并购资产盈利能力毕竟有限,业绩难如预期,为此上市公司需计提商誉减值,一些公司甚至由此陷入亏损,倒是收购对象将来可以高价减持套利。A股市场各方面基础性制度还不牢靠,并购重组滥行、不规范已给市场带来巨大危害,监管层理应继续强化对并购重组监管。 谈到并购重组,就不得不谈借壳上市。最近有家新三板企业拟借沪市某家上市公司之壳上市,目前借壳上市门槛基本与IPO门槛相同,且排队等候时间也较以前大为缩短,在此情况下场外企业仍执意要借壳垃圾公司、背负巨大包袱上市,令人费解,监管层理应强化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审核。且目前IPO渠道比较畅通,也似乎没有保留借壳后门的必要,借壳上市很容易滋生内幕交易。 股市存在多元利益主体,利益主体基于本位主义,对监管政策的诉求自然也千差万别,对部分主体是利好的政策,很可能对另一部分主体构成利空。监管层推出监管政策或改革措施,不可能对所有市场主体都构成利好,股市制度不完善,散户就总会受伤害。要完善股市制度,不仅要牺牲庄家等主体利益,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一些跟随投机的散户利益。 为此监管层要敢于拒绝一些利益主体的无理诉求,要站在维护最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站在推动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高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扎实推进股市改革,要着力打造财富内生的机制,为投资者构建一个真正的投资天堂。 (作者为资本市场专业评论人)
股市改革 利益主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