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原创

每经网首页 > 原创 > 正文

“中国男装名城”容城陷入“贴牌”焦虑 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产业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4-04 21:06:31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容城县采访时发现,该县服装产业虽然从昔日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大产业”,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这座“中国男装名城”,在“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面前,满是憧憬,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焦虑与不安。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程成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实习记者 程成

4月1日晚,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一经公布,归属雄安新区的雄县、安新县和容城县三县立即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注目。

三县中人口规模最小的容城县,该县服装产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男装名城”,在华北乃至全国的服装行业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容城县采访时发现,该县服装产业虽然从昔日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大产业”,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这座“中国男装名城”,在“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面前,满是憧憬,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焦虑与不安。

服装产业当地引以为豪

车从荣乌高速容城出口驶出,拐至该主干道奥威大道,一路向西。

东边的津海服装和西边的澳森制衣格外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两家企业极佳的地理位置,更是两家企业在当地人中的影响力。

“要说我们县的经济靠啥啊,那肯定是服装产业了,在全国那都是响当当。”行走在容城县街头,当地百姓对自家的服装产业颇为自豪。

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地居民对那些在津海和奥森两家服装企业上班的工人的羡慕。

“津海服装和澳森制衣是我们这最大的两家制衣企业。”容城县市民王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里面工作待遇都不低,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呢。”

五六千元的月工资,在容城当地确实并不低。容城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年该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万元、1.5万元。

4月3日晚,记者在该县奥威大道沿街的数家服装加工门店随机走访时也发现,工人每月的工资也大多在4000-6000元之间。在容城县部分乡镇,村民们在自家加工服装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此外,容城县政府对服装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也是该县服装产业不断壮大的重要推手。服装产业已成为容城县的传统产业、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

容城县服装产业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容城县大河村创建第一家由农民开办的集体服装厂——京容服装厂,容城县服装产业蹒跚起步。

在河北津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津海服装)总经理薛新建看来,容城的服装产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9年到1992年,容城县‘百万裤子大军’勇闯市场,到全国行销产自容城的各式服装;1993年到2003年,各个服装企业找准定位,打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2003年至今,容城县服装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利润越来越薄,进入大浪淘沙的时代。”薛新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而津海服装的创始人、董事长薛振海当年也是“百万裤子大军”勇闯市场的一员。

1993年后,津海服装注意到男士西装市场的潜力,主攻男装市场。

“那时候实行市场经济不久,不光是我们企业生意红火,容城县所有服装企业生意都很火爆。”薛新建说,“企业生意好,老板挣了钱,都开始了多元化,地产、金融、投资等等,做什么的都有。”

最近几年,房价的快速上涨、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特别是基于低劳动力成本的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增强,让津海服装等容城当地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倍感压力。

从津海服装的毛利率也能看出端倪,2014年,津海服装的毛利率为12.7%,2015年为9.6%,而到2016年上半年则下降到6.8%。而澳森制衣的毛利率也由2015年上半年的15.4%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14.6%。

此外,以出口为主要业务的津海股份与澳森制衣,还享受不同程度的出口退税优惠。尽管如此,津海服装和奥森制衣的净利润近几年也都出现明显下滑。

2016年上半年,澳森制衣实现营业收入0.47亿元,同比下降8%,实现净利润198万元,同比下降20%;而同期,津海服装实现营业收入0.53亿元,同比下降4%,实现净利润186万元,同比增长88%,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管理费用同比减少近150万元。

而以内销为主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受益于品牌的强溢价、研发的高投入以及较强的营销能力,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70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扣非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5.5%,而毛利率高达40%。

“容城县的服装企业前几年确实错过了转型的大好时机,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也很难跟海澜之家相提并论。”薛新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薛新建介绍,目前,外贸出口占津海制衣60%的业务比重,主要为Zara和HM贴牌代工。“没有了品牌优势,只能靠成本优势进行竞争了。”薛新建告诉记者。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业,劳动力成本就是最大的成本。“这几年,工人工资每年呈10%-20%的涨幅,现在我们有600多名工人,工资在五六千每月。房价涨、物价涨,工人工资也得跟着涨,不然根本招不到工人。”薛新建说,“工人的流失,是我们最大的风险。”

被央企“收编”or向西部转移

对于新成立的雄安新区,薛新建有憧憬,也有担忧。而最大的担忧,就是最近蜂拥而至的炒房团。

“网上的新闻说,炒房团来后,容城的房价一夜之间从三四千涨到两三万,这在无形之中又会给企业成本带来威胁。”薛新建说,“房价的涨幅已远远超过员工收入的涨幅了。”

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未来雄安新区产业规划调整的不确定性,让薛新建萌生了向西部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的想法。

“把生产环节迁到人力成本更低的西部区域,把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还留在容城,也许是个比较合理的想法。”薛新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此外,薛新建还憧憬,哪一天能傍上迁到雄安新区的央企的“大腿”,“津海制衣是土生土长的容城企业,有优势、有资源,如果哪家央企看上了我们,也可以把我们‘收编’了”。薛新建告诉记者。也许这仅仅是薛新建的一句玩笑,但透出的却是错失一次次机遇后,容城本地服装企业的无奈。

目前,雄安新区产业规划具体方案并未出台,但愿容城县的服装产业能在“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面前把握新机遇,涅槃重生。

容城县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北京、天津均120公里,距离保定40公里,多条高速、铁路贯穿而过,人口26.6万人。于2006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定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

2016年,容城县生产总值完成59.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3万元和1.5万元。目前,容城已形成以服装产业为主,汽车灯具、食品加工、箱包、毛绒玩具四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截至2016年底,容城县有服装加工企业2000余家,规模以上服装加工企业920余家,用工规模在千人以上的有40余家。服装产业完成产值256亿元,产品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棉服、内衣、裤装等6大系列,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拥有国家精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25个省级著名商标,位居河北省前列。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国男装名城”容城陷入“贴牌”焦虑 人才流失后遗症隐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