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湖南银监局:2016年79家县域农商行实现利润62.3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3-23 19:56:50

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累计开业农商行93家(合计重组农信社111家),其中,县域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农商行已开业79家,实现利润62.3亿元;而村镇银行也已设立40家,实现利润4.61亿元。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朱丹丹    

每经记者朱丹丹 每经实习编辑倪瑞

作为小微、“三农”、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的重地,县域经济发展备受关注,而县域银行服务供给结构体系也亟待完善。

3月23日,湖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智杰在“第99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16年末,全省累计开业农商行93家(合计重组农信社111家),其中,县域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农商行已开业79家,实现利润62.3亿元;而村镇银行也已设立40家,实现利润4.61亿元。

“长期以来,县域一直是银行业服务的短板,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域中小法人银行不发达,造成金融服务供给与经济结构上的偏差,县域存贷比偏低、资金外流、储蓄向投资的转换率低,不仅县域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资金供给,同时也抑制了银行业的自身发展。”唐智杰坦言。

他还进一步表示,对于县域金融服务,该局构建“一县两行”(在每个县改制组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改善县域银行服务供给结构;突出抓好“农信社股改、村镇银行培育、遏制县域资金外流”,有效增加县域资金供给等。

数据显示,2016年末,湖南省县域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6578.8亿元和8048.7亿元,比2010年末分别增长170.6%和192.5%,年平均增速18.1%和19.6%。

唐智杰亦指出,该局还引导大中型银行加强资源倾斜,督促“两行”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为“三农”、小微企业、贫困地区等薄弱环节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同时,农合机构通过股改化解了历史包袱,增强了资本实力,监管评级普遍上升,创新与发展能力更强、活力更足,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据悉,湖南省农合机构通过股改累计消化不良贷款513.5亿元,亏损挂账33.8亿元,整体风险有效缓释,不良率由2010年末的16.3%降至2016年末的3.36%。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去年底,由三一集团主动发起成立的湖南首家民营银行—湖南三湘银行正式开业,其发展进度受到业内关注。

对此,唐智杰回应称,“三湘民营银行开业以来我们局严格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和部署,依法加强对三湘民营银行的监管。”因为它刚刚起步,很多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等方面都在摸索和成熟过程中;现在它们也在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业务手段,加强客户沟通(方面),做出很大努力。

他亦坦言,“当然,(由于)有些条件的制约,比如半年以后人民银行才给它开卡,所以客户发展速度现在我们也在担心,但是一切都在按很正常的轨迹运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湖南银监局 湖南农商行 三一集团 三湘银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