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7-03-21 19:02:55
周末香港多个新盘推新,其中三楼盘售出货量超900套,套现金额超100亿元,这在香港新房市场属罕见。开发商见市场火爆,纷纷加价加推单位。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魏琼 每经编辑 罗伟
每经记者 魏琼 每经编辑 罗伟
周末香港多个新盘推新,其中三楼盘售出货量超900套,套现金额超100亿元,这在香港新房市场属罕见。开发商见市场火爆,纷纷加价加推单位。
美国加息、经济复苏以及通货膨胀等多重作用下,香港楼市政策快速失效,开始进入上升周期。上周香港楼市出现恐慌性入市现象,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心楼市过热,强调"不减辣不撤招",香港楼市存在政策调控加码的可能。
三大新盘揽金超百亿
2017年农历新年后,香港楼市呈现火热的态势。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上周末香港多个楼盘推新均获得市场的良好反响。其中长实马鞍山星漣海、会德丰地产将军澳MONTEREY以及新地南昌站汇玺三盘两日共售出货量超900套,预计套现金额超100亿元。
汇玺上周六推出309套单位,揽金达40亿元。见市场火爆,汇玺再加推105套单位,价格达到21865元/平方呎,也就是20.9万元/平方米。
据了解,汇玺此次加推的单位单价涨幅在3%-4%之间。新地副董事总经理雷霆表示,涨价主要考虑楼层景观及收票数量,此次涨价算温和。
MONTEREY两次推新货量480套,套现金额为41.84亿元。新一批单位平均每呎价12645元-24435元,均价15631元,较3月9日加推货量均价上涨10%左右。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期的香港楼市出现恐慌性入市的现象,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心楼市过热,强调不减辣不撤招。在目前大陆新一轮政策调控加码之下,过热的香港楼市或许存在政策升级的可能。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可能要等到政府确认。
警惕楼市泡沫
美联储加息,对楼市起到抑制作用,为何此次加息下香港以及内地楼市一片火热?
黄良升表示,从春节开始,香港楼市已经开启了上升周期,预计这一周期将持续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此次上升的周期比较明显。去年11月,香港政府加辣之后楼市经历了一段时间低潮期,但政策失效的速度太快了。
黄良升分析认为,此次楼市火爆是全球性的,美国经济复苏对股市和楼市均是利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复苏带动亚洲的出口,经济好转,房价也上升。加上在通货膨胀之后调高利率,而到今年底美国利率还低于通货膨胀,楼价当然会上升。
资产荒之下,安全的投资渠道较少,房地产的安全性和回报率较好,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Demographia最新公布的2017年度国际房价负担能力调查显示,2016年香港房价的中位数为家庭年收入(税前)中位数的18.1倍,为全球最高,香港已经连续第七年居于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2017年1月香港整体楼价较2008年低位已累计上升195%,较1997年的高峰也显著高出近八成。市民的负担比率在去年第四季恶化至约63%,远高于1996至2015年期间46%的长期平均水平。
为扭转香港楼市供不应求的状况,2017年香港加大土地供应。香港特区政府在2016至2017年度将推出29幅私营住宅用地,其中14幅是新增用地,可供兴建约19000套房屋,加上铁路物业发展、市区重建局、私人重建和发展项目,预计2016/17年度私营房屋潜在供应量达29000户。
陈茂波认为,在政府不断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下,现时楼市供求失衡的情况正逐步扭转,但外围经济仍面对多重隐忧,倘若香港经济受到冲击,也会影响香港住宅需求和资产价格。
可能因过去数年香港楼价不停上升,许多市民倾向忽略正在逐渐转向的市场因素,继续怀有"楼价只升不跌"的预期。陈茂波提醒香港市民和中小企业注意风险管理,政府会继续防范楼市泡沫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一篇文章
【未严格审核房贷首付 昆山农商行被罚】3月21日,苏州银监分局公布了对多家银行的违规罚单,其中,昆山农村商业银行因未严格审核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来源,被罚款30万元。
返回每经网首页下一篇文章
【交易所公司债质押门槛拟4月调整 AA级债项需求或减少】3月21日上午,监管机构召集债券固收机构讨论,中证登拟于4月7日调整公司债质押式回购政策,公司债中,只有主体、债项分别达到AA/AAA、AA+/AAA和AAA/AAA三类公募公司债具备质押融资资格,AA及AA+等的中低等级公司债将会失去质押功能,禁止入库。按照债券募集说明书公告时间为节点实施新老划断,存量不受影响,利率债和地方债不受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