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2017年技术测市:迷局之中继续韬光养晦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1-03 00:30:37

2017年的A股走势大致是怎样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此特邀实战派技术私募高手许绍新先生,对2017年市场走势进行技术分析。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张力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张力

2016年的股市走势概括起来就是震荡市,上证指数波动率在30%左右,创业板的波动率在40%左右,个股行情持续性不强,赚钱效应较差,大宗商品出现周期性复苏,低价蓝筹股走了一波行情,整体上呈现中小创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消化与释放潜在风险的调整过程。2017年的A股走势大致是怎样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此特邀实战派技术私募高手许绍新先生,对2017年市场走势进行技术分析。

2017年A股大势预测

1、从技术分析角度看

从月线图看,沪指1849~5178点,是A股过去二十多年的第【三】浪-①子浪,上涨3329点,之后的调整都看做子浪②的调整。目前的分歧点是2638点是结构端点,还是价格端点。

若是结构端点,则意味着整个调整浪结束,目前运行的是子浪③-i之中,本次调整可以看作③-i-4浪,之后还存在一波上涨,目标是3400~3500点(乐观看3600~3800点),只是操作难度会加大,之后还有一个子浪③-ii的调整,虽不会破新低,但调整时间可能会拉很长,并在2017年四季度才可能会见底,2018年才是最佳的再次战略布局机会,为2019~ 2020年开始的子浪③-3的主升浪做准备。

若只是价格端点而非结构端点,则意味着上证指数始于5178点的调整并没有结束,5178~2638点只是子浪②-A,现在的反弹只是B浪反弹,未来还有一个子浪②--C浪的调整,这个调整浪结构可能会在2018年结束。

如果未来调整浪结束,则开始新的主升第【三】浪-③,则到2020~2021年,上涨目标位可能是7000~8000点附近。

2、从资产证券化率看

(1)2005年998点的证券化率是16.4%,2008年1664点的证券化率是36.2%,由于2008年货币发行总量是2005年的一倍多,所以考虑货币供给因素,1664点的证券化率实际上与998点的证券化率具有相同功效。

(2)2016年低点2638点的证券化率是56%,而2016年的货币总量约比2013年多30%~40%,所以未来底部的证券化率应该相对1849点抬高30%~40%,则其对应的证券化率在46.4%~50%之间,可能就是大底。

(3)考虑到GDP每年保持6.5%底线增长,对应到2017年的2638点,证券化率约52%,到2018年实际上证券化率就降到48.8%,未来两年再算上货币总量大概率继续会增加,那么乐观情况下2638点就是底部,悲观最坏的情况未来指数2638点跌破的幅度也相对有限。

所以未来A股的证券化率在50%左右就是历史底部区域。

3、底部时间推算:

按照上述推算,则2638点可看作底部区间,但构筑底部区间的时间可能还不够,例如1849点附近的底部20%区间,运行时间长达24~30个月时间,目前2638点见底的时间才刚刚11个月,若把2015年2850低点时间算上底部区间时间也才16个月,据此推测未来底部时间仍需要至少半年,多则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把底部区间真正构筑完成,之后才开始酝酿下一波牛市。

4、从成长股估值看

目前创业板成指的动态PE估值约43倍,对应历史低点585点的29倍PE,估值修复还需要下跌33%,但考虑到未来创业板每年的增长率情况,则创业板对应历史最低点的动态估值水平看,未来创业板中长期的底部区间可能在1600~1800点,可能就是历史性大底,或者就在目前区间用时间横盘做箱体震荡消化估值。所以应观察目前支撑线1900~ 1950点附近的支撑,如果被有效跌破则有可能会下行至1600点附近。

5、A股具备牛市条件

未来A股要想走出牛市,可能还需要很多必要调整,如养老金的入市、中国加入MSCI指数,同时还需要具备一批市值小,估值便宜且PE在20左右的成长股,才具备牛市基本条件。

潜在的投资方向何在?

在2016年一年时间里,政府连续发布去产能、控楼市、PPP等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投向新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增长,实现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经济基本面的筑底,有利于新兴产业的估值消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未来五年中国产业发展将趋势可能会呈现如下特征:

1、东部地区以高科技为核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消费产业;中部地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提高整体制造业水平;西部则是基础产业为主,解决脱贫致富问题。

2、铺建中国的信息化高速公路,5G将快速推进和实现应用,围绕5G的上游投资将优先爆发。

3、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五年将是高科技的繁荣期,近期海内外巨头的大手笔投资并购就是前奏。

结论:目前A股仍处于调整过程中,市场呈现周期性估值修复性的波动,而成长股处于估值消化等待的过程。但这个底部区间可能会构筑相当长的时间。

更倾向于2017年甚至2018年都是底部20%~30%区间震荡阶段,类似2013~ 2014年的走势,存在周期股与成长股双杀的可能性。周期股涨起来是风险,成长股跌出来却是机会,所以2017年主要的投资机会可能在于成长股跌出来的投资机会,周期股经过2016的估值修复波动,可能在2018年才有可能见到历史性三低类的投资性机会,即低PE、低PB、低股价,同时新兴产业类的成长股也会迎来业绩释放的再次推动行情。

长期关注新兴行业当中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带来的产业变革性投资机会。同时鉴于2017年全球风险的不确定性,黄金可能会酝酿大的历史双底走势。短期可以关注国企改革之类的投资机会。短期策略:交易性策略即2017年只有一次较好的交易性波段机会;长期策略:继续耐心等待2018年更好的战略性投资机会的到来,为2019~2021年的牛市做准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