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电动汽车电池回收难题待破 电池有望统一编码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1-10 15:40:31

虽然国家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上的规范、管理文件陆续出台,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准、追溯、网络等多个环节仍有待完善。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李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彪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办法的主体还是以整车企业为主,我们希望整车企业履行一定的责任,进入这些企业的电池,都要进行编码录入。”

11月8日,在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的第四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讨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数据部部长徐树杰做如上表述。

徐树杰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办法基本上已经成型了一个方案,但是现在还是属于内部专家研讨阶段。

“办法要求配套的4S店要完成电池维修、更换的相关记录。此外,生产企业要对电池统一编码,从源头保证电池生产出来后可以跟踪信息。”徐树杰透露,这样可以对下一步电池的再生利用进行跟踪,从而保证回收电池能实现有效闭环。

“我们的想法是把责任主体、电池溯源管理,以及从电池到整车再到整批次的管理,作为办法的核心内容。”徐树杰说。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五部委联合下发《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这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指导性政策,但并非强制性政策。同时,从今年3月1日起,工信部下发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有积极作用。

虽然国家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上的规范、管理文件陆续出台,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准、追溯、网络等多个环节仍有待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然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称,未来电动汽车使用三到五年报废,还包括其他电池报废,这些报废了的电池都有可能成为隐患。

曹宏斌介绍,金属一旦污染土壤比废水的污染危害更大,简单的有机污染,一方土修复成本在600~1000元,做六价铬修复一方土需要一两千元,而且这只是固定了污染金属、减少活性迁移,还没有将污染金属从土壤中完全脱除掉。

因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说:“我认为动力电池回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李金惠建议,应完善回收管理体系,基于生产者回收制度完善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回收利用企业,并配套相关扶持政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李彪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办法的主体还是以整车企业为主,我们希望整车企业履行一定的责任,进入这些企业的电池,都要进行编码录入。” 11月8日,在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的第四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研讨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回收利用数据部部长徐树杰做如上表述。 徐树杰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办法基本上已经成型了一个方案,但是现在还是属于内部专家研讨阶段。 “办法要求配套的4S店要完成电池维修、更换的相关记录。此外,生产企业要对电池统一编码,从源头保证电池生产出来后可以跟踪信息。”徐树杰透露,这样可以对下一步电池的再生利用进行跟踪,从而保证回收电池能实现有效闭环。 “我们的想法是把责任主体、电池溯源管理,以及从电池到整车再到整批次的管理,作为办法的核心内容。”徐树杰说。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五部委联合下发《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这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指导性政策,但并非强制性政策。同时,从今年3月1日起,工信部下发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对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有积极作用。 虽然国家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上的规范、管理文件陆续出台,但是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准、追溯、网络等多个环节仍有待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然而,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称,未来电动汽车使用三到五年报废,还包括其他电池报废,这些报废了的电池都有可能成为隐患。 曹宏斌介绍,金属一旦污染土壤比废水的污染危害更大,简单的有机污染,一方土修复成本在600~1000元,做六价铬修复一方土需要一两千元,而且这只是固定了污染金属、减少活性迁移,还没有将污染金属从土壤中完全脱除掉。 因此,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说:“我认为动力电池回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李金惠建议,应完善回收管理体系,基于生产者回收制度完善回收网络,合理布局回收利用企业,并配套相关扶持政策。
电动汽车电池回收 污染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