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辉昂上市对标ABB 上汽大众新旗舰力破品牌“天花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0-27 00:35:31

对于大众品牌来说,在辉腾宣布停产之后,辉昂将成为该品牌的旗舰级车型,承担着品牌力向上突围的重任,也将对大众旗下两家合资企业未来的产品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每经记者 冒诗阳

10月21日,上汽大众的首款C级车辉昂在上海宣布上市,售价34.9万~65.9万元,定位为上汽大众品牌全新旗舰车型,也是目前上汽大众售价最高的车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辉昂是上汽大众品牌首款售价30万~60万元的产品,这意味着辉昂将与奥迪、宝马和奔驰(以下简称ABB)等豪华品牌的产品直接竞争。而面对总量并不大的C级轿车(中大级车)市场,辉昂的压力并不轻松。

对于大众品牌来说,在辉腾宣布停产之后,辉昂将成为该品牌的旗舰级车型,承担着品牌力向上突围的重任,也将对大众旗下两家合资企业未来的产品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今年前9个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为142.7万辆,是国内销量排位第一的车企。与此同时,“第一阵营”车企以及其他合资品牌的竞争压力仍然巨大。为此,上汽大众一面通过桑塔纳的“家族化”战略进一步巩固A级轿车市场,在此基础上,上汽大众还推出包括全新途安L以及多款旅行车产品。

向更多细分市场寻求“增量”是上汽大众保持销量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未来,辉昂不仅要帮助上汽大众逾越品牌“天花板”,更要在市场上与豪华车品牌拼抢份额,帮助大众品牌在C级车领域站稳脚跟。

辉昂进入60万价格区间

10月21日,上汽大众辉昂上市,推出搭配有搭载2.0T和3.0T两种发动机的8款车型。这款最高售价超过65万元的车型被称为“大众新旗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辉昂是MLB平台的产品,与奥迪A6L同平台。与此同时,辉昂由上汽大众协助大众研发而来,被认为是中国市场对于辉昂重要性的直接体现。

事实上,辉昂所在的C级车市场空间并不大。根据乘联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C级轿车市场总量为27.4万辆,仅为同期A级轿车市场的十八分之一。不仅如此,辉昂的高定价还意味着这款车将面对与ABB等豪华品牌的直接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奥迪A6L售价区间为41.88万~74.6万元;宝马5系售价为43.56万~ 77.86万元;全新奔驰E已推出几款车型,目前的售价区间为43.68万~49.98万元,都与辉昂的价格带有较大重叠。

从产品上看,辉昂5074×1893×1489(毫米)的长宽高数据比上述3款竞品略大,但其3009毫米的轴距却略低于3款竞品。此外,辉昂最大扭矩、最大功率,以及发动机和变速箱配置也与ABB的3款产品不相上下。

在辉腾退市,以及大众品牌产品尚未触及C级车市场的背景下,来自上汽大众的辉昂能否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于大众这种非豪华品牌来说,进入这个价格区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但对于上汽大众来说,“辉昂起到了产品线延伸的作用。”

实际上,对于上汽大众来说,推出C级轿车产品也是“顺势而为”。根据乘联会统计,今年前9个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达到142.7万辆,保住了销量冠军的位置。与此同时,上汽大众在各个细分市场取得了较为领先的位置。

今年前9个月,A级轿车朗逸的销量为35.6万辆,是轿车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帕萨特累计销量为12.2万辆,是B级轿车细分市场的冠军;此外,全新Polo前9个月售出12.6万辆,也位于A0级轿车市场的榜首;途观16.8万辆的销量,相较合资品牌的紧凑级SUV竞品也处于前列。

在此情况下,向产品空白的市场投入新产品,成为上汽大众寻求市场“增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突围品牌“天花板”

虽然从前9个月的销量来看,上汽大众仍是冠军,但第一阵营的竞争却在逐渐加剧。

今年前9个月,上汽大众142.7万辆的累计销量,与一汽-大众137.6万辆的销量差距仅在伯仲之间。此外,上汽通用同期销量达到128.7万辆,同比增幅10%,第一阵营里3家企业的销量差距并不明显。

从车型来看,今年前9个月,朗逸家族累计销量达到40.96万辆,同比增长22%;桑塔纳家族同期销量为22.2万辆,同比增长15.6%。今年前9个月,A级轿车市场贡献了上汽大众44.3%的销量。

在上汽大众向细分市场要“增量”方式获得显著效果后,要想保住销量优势,上汽大众还需要在更多市场挖掘潜力,其品牌力的提升也显得更为关键。

虽然A级轿车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上汽大众在中高端市场的销量增长却出现了一定的压力。今年以来,由于B级轿车市场整体出现萎缩,帕萨特累计销量出现了同比下行的趋势,途观的销量增长也受到了竞争者强有力的挑战。

在上汽大众看来,途观目前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尾端,途观的换代逐渐临近。此外,帕萨特销量压力来自B级轿车市场的整体“不景气”。根据乘联会统计,B级轿车市场前8个月下滑13%,售出113.8万辆。

即便如此,如何提升中高端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仍是摆在上汽大众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汽大众的产品线需要向上延伸,辉昂是上汽大众品牌向上的重要产品。”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推出辉昂,体现了上汽大众加码中高端市场的布局。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辉昂的销量将是对上汽大众品牌力的直接考验。

◎每经记者 梁薇

虽然不允许观致与奇瑞实现销售并网,但观致产品还是出现在部分奇瑞品牌4S店内。

10月26日,某省会城市一家奇瑞4S店内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我们销售观致汽车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目前有观致5现车,售后维修保养都可以在我们这里进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观致官方了解到,按照该品牌的政策,这种同店销售的情况并不被允许。然而,一名奇瑞汽车的经销商透露,现在有些奇瑞4S店私下销售观致品牌汽车,对于这一情况,观致管理层实际采取了“默认”态度。

究其原因,对于奇瑞4S店来说,销售观致车型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吸引二次购车的客户;对于观致品牌而言,则可以暂时弥补网点不足的短板并提升销量。

数据显示,今年观致的销量开始呈现向好的趋势,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实现1.58万辆,同比增长67.94%。伴随着新任COO刘良的加入,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观致在产品规划、品牌定位、市场销售等方面遇到的挑战并不小。

主机厂“默许”同店销售

一直以来,观致并轨到奇瑞品牌的渠道销售,被外界认为只是时间问题。

据奇瑞4S店员工介绍,大约两个月前,该店所属经销商在同城开了一家观致4S店,而在此之前,这家奇瑞4S店已经开始销售观致车型了。

作为奇瑞旗下以合资品牌为竞品标的的全新品牌,观致成立之初,一度将自主品牌经销商拒之门外,其中也包括奇瑞经销商。而去年5月,观致进行了战略调整,开始欢迎奇瑞经销商的加盟,并且建店的规格也有所下调,其建店成本相比此前降低了近一半。

对于同店销售现象,观致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如果奇瑞的经销商申请新建观致4S店得到批准,而4S店尚未建成开业,观致允许其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推广。”

对于这种经销商自愿开拓市场的行为,观致管理层处于“默许”状态。一名奇瑞经销商表示,观致放开政策后,其所在公司在省会城市开了一家新店,他可以作为二级经销商从这家店里拿车。“之所以卖观致,是因为我们经营奇瑞品牌时间也比较长,很多车主已经到了换车的时候,观致正好是一个提升品牌的选择。”

而对于奇瑞经销商同店销售观致车型,上述经销商表示,“他们(主机厂)也知道一些,但是没有明说。”在他看来,这只是观致层面“暂时的妥协”,因为网点确实太少,“比如原来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店,现在给他多开了一个,何乐而不为呢?”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要维持自己的高端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渠道等现实问题妥协,观致的尴尬处境自诞生之后就没有停止过。

销量回暖仍需渠道支撑

上述观致汽车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8月初,观致汽车4S店已经突破100家,今年全年的目标是达到120家。

对于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来说,100多家经销商还远远不够。观致改变策略接受自主品牌经销商加盟,也是为了“加快经销商网络开发的步伐。”

数据显示,伴随着新网点不断开拓,观致今年的销量也开始回暖。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观致3车型销量为1207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3倍,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5610辆,同比增长12.7%;观致5在9月共售出1309辆,同比增长34.4%,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1.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

今年7月,观致汽车任命有零部件企业履历背景的刘良为COO。业内认为,刘良对于供应链管理有深厚的经验,或许能够迅速帮助观致实现盈利。不过上述经销商也表示,刘良刚刚上任不久,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寻找一个突破口,增强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心。”

据奇瑞经销商透露,孙晓东在任时,曾经提出让观致与奇瑞共用服务体系,但伴随其离任,这一政策没有得到执行,“如果未来能够落实这一策略,用奇瑞的成熟体系补充观致的短板,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不过,一名观致品牌的经销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奇瑞与观致毕竟是两套体系,从定位到服务区别都比较大,目前来说渠道整合的可能性并不大”。奇瑞与观致汽车技术平台不同,也不在同一个工厂生产,即使允许共用服务体系,奇瑞4S店也需要另外进行投资。

面临销量和利润的压力,如何破题渠道难题,将考验观致管理层的智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辉昂承担着品牌力向上突围的重任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