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互联网+人社”的数字普惠金融意义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28 01:38:31

文/互联网普惠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新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催生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新业态,并渗透到经济社会当中,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和政府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也让网络和数据超越作为互联互通工具的本身,成为一种新思维、新理念。

9月21日,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和蚂蚁金服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人社”模式,利用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机构的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如“芝麻灵芝系统”在小微企业信用洞察方面毫秒级计算能力,将社保、就业等人社信息和芝麻信用已有数据整合,转化为对安徽小微企业和居民更全息的信用画像。从而让缺少担保、抵押,信用评估难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更容易得到贷款。据悉,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为此将向安徽省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整体授信100亿元。同时,安徽省人社厅将公共招聘网、“阳光就业”系统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全省近2000万支付宝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城市服务”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申请社保补贴、创业补贴,查询劳动合同等。

我国对“互联网+政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层层深入:第一阶段,互联网技术助推政府突破“政务”互联网化的各种技术障碍,突破物理网点对“政府服务的约束”,形成高效的政府运行平台;第二阶段,通过“互联网+政务”,打通“政府部门信息孤岛”,“互联网+政务”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相结合,形成全新的征信体系和强大的分布式征信数据库,实现征信信息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实现政府信息的“云化”、“征信体系的云化”;第三阶段,以全新的征信系统为基础,形成新时代的“数字普惠金融”。

安徽对“互联网+人社”模式,正是步入第一阶段的实践。通过对接人社数据和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通过完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信息,完善信用评价,助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除了便利人民享受政府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部门数据的联通,形成全新的征信体系和强大的分布式征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信息、信用可以畅通流动,更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比其他“互联网+”领域由市场主导,“互联网+政务”中,政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具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也将成为“互联网+政务”强大的助推器。如果安徽省人社部门与蚂蚁金服的这个创新性合作取得成功,这种合作模式可向其他省市推广。未来各政府部门信息的联通,将彻底改变现有征信体系和贷款管理模式,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为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机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