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构建全球创新体系 希望杭州成为起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1 02:13:52

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将在杭州举行,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将代表中国企业参加贸易投资工作组的会议。海康威视为中国安防行业的领军企业,据公司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突破125亿元,一直是A股高市值公司,同时也是全球视频监控细分领域的头号企业,而本次峰会所在地杭州也是海康威视的大本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沈溦    

◎每经记者 沈溦

9月3日~4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将在杭州举行,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将代表中国企业参加贸易投资工作组的会议。海康威视为中国安防行业的领军企业,据公司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突破125亿元,一直是A股高市值公司,同时也是全球视频监控细分领域的头号企业,而本次峰会所在地杭州也是海康威视的大本营。

中国作为今年峰会的主办国也首次将“创新”列为峰会的首要主题,中国企业将如何主动呼应创新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以及迎合全球化趋势?8月29日,作为B20峰会的中国企业代表,陈宗年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开放有利于全球经济活力

NBD:这次的G20峰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关于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依据公司投资的实践,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与加强?

陈宗年:我个人对于全球经济的理解是这样的,它是一对矛盾体的运行,也就是贸易保护和贸易开放。绝对的保护和绝对的开放都是不存在的,最关键的是平衡。而这种平衡来自于各方的协调,所以我认为这次G20峰会是关于全球治理的磋商与合作会议,G20也会为这种平衡出谋划策。从这个角度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贸易保护有加剧的苗头,而不是开放。所以就要尽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把保护往后推,把开放往前放,这个问题对于传统投资传统贸易和现代投资现代贸易是一样的。

也许对于这次的G20杭州峰会,我们不能期待它能达到绝对的开放,但至少可以呼吁。其实开放对于激发全球经济活力是有好处的。保护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一个国家太注重自己的眼前利益,既然是顶层设计,那就要看得远一点,胸怀要开阔一点,这样本次会议的意义才会更大一些。

NBD:作为高科技企业,海康威视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有一些成绩,但可能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能谈谈如何解决投资贸易中出现的壁垒问题吗?

陈宗年:我们单独看科技与技术贸易壁垒这个问题,我个人理解它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壁垒是商业行为造成的壁垒,主要和专利有关。专利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保护了创新者的成果,承认创新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阻碍了技术的推进。这就需要商业行为来平衡,这就涉及是否出钱及出多少钱的问题;另一个壁垒是国家行为造成的壁垒。中国领导人去美国、欧洲等地基本都会和他们的领导人谈,希望国外向中国开放他们的高端技术。现在科技成果在全球的共享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

作为海康威视,国家层面上的技术贸易壁垒,目前还没有碰到。在专利方面,确实有很多的投入,也一直坚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展自己的专利,现在已有上千项专利,包括在海外申请的很多专利,这为海康威视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很好的前景。虽然海康威视没有遇到过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的问题,但我们注意到了华为、中兴在海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也在积极关注。

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起步晚,更容易被别人在更高端的技术上封锁,说到如何处理也是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自己要争气,自主创新;第二,也需要全球环境。所以我想,趁此次G20峰会在我们国家召开之际,我们可以利用G20的机会,向全世界公开表白,我们不强求所有技术都开放,但部分应该可以通过购买而使用,这就形成一种技术上开放、公平的商业环境。

NBD:在先前的采访中,您也对媒体介绍这一次G20杭州峰会的召开对海康威视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契机,尤其是公司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你所认为的企业全球化是如何界定的,还有就是现在公司的布局是怎样的?

陈宗年:全球化就是国际化的一个升级版。我们以前说的国际化主要是指我们的海外布局和市场营销,我们自主的产品能够卖出去,这中间经历了一个过程:国际化1.0“走出去”,自主品牌的产品卖到海外去;国际化2.0“本土化”,布局海外市场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提供本土化服务。接下去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那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就是要在全球布局我们的资源,包括研发资源、市场营销资源、共享服务资源、生产及供应链等,这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不光是海康威视,中国的企业未来想要出现真正的跨国公司,全球化是一条必经之路。

构建全球创新体系

NBD:参加本次B20工商峰会,您最关注的领域在哪一方面,目前提出了哪些建议?

陈宗年:在安吉T20的时候我做过一个报告,就是关于创新体系的,过去我们讲的是宏观创新体系,也就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当时我讲的是企业自身要有创新体系,而且自身内部的创新体系要和国家宏观层面的创新体系相对接。现在看来,随着中国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走向世界,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科技跨国公司的机会越来越多,国外的高科技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所以我想主题里面还要提的一点是构建全球创新体系。

所谓全球创新体系,是有很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比如说打破了技术壁垒隔阂的全球范围的研发体系,还有就是制造业的全球布局与物流相互协同,也就是打造全球化的制造体系,再者就是人才的全球性流动,这是从人才体系的角度考虑,其他还有税收政策的全体一体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等。当然,这是一个提议和建言,也许还需要长期的一个过程来实现,但是这次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在我们家门口,让杭州成为一起点,我们不断呼吁,我想总有一天能实现。所以这样的全球体系才是有利于创新的体系,我觉得全球创新体系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和组成部分。

NBD: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普遍放缓,今年已是连续第四年全球贸易增速低于3%,这也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话题,作为贸易进出口大国,中国也深受贸易萎缩的困扰,从企业层面如何通过国际合作突破这一桎梏?

陈宗年:国际合作蛮有意思的,就像一个人如果只是自己看自己,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自身的优劣势,有比较才有提高。所以从全球经济一体化来看,第一步就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而市场一体化是有节奏的,不可能整个市场同时起来,可能这个国家正在低迷,但另一个国家慢慢在往上走,所以要根据全球市场这个节奏,结合自身的情况区别对待,好的市场要赶紧收割,还没有起来的市场可以缓一缓。可以先进行布局,等待时机。比如安防科技行业,从今年市场行情看,北美、欧洲市场,以及亚洲一些区域市场很不错,但拉美市场很糟糕,那当前布局和节奏就要有所偏重。

这就是用全球视野看市场节奏,比如我们中国近几年经济结构性调整,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速可能有一个下行阶段,但从全球市场看,美国经历了几年的低迷正在走出来,未来中国市场增速会下降,美国正在上行,那就鼓励走出去,抓紧投资优势市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G20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