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余丰慧:为何说民间投资失速是货币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18 05:49:23

◎余丰慧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二季度经济数据,其中,1~6月份民间投资仅增长2.8%,全国全部投资增长9%,民资低于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单从6月来看,民间投资首现负增长,同比增速下滑0.1%。

2014年,全国投资增长15.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8.1%,民间投资比例高于投资平均增速。到了2015年,全国投资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0.1%,民间投资虽有回落但仍高于平均投资增速。而今年6月,民间投资滑至负增长,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笔者认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仅是民间投资单方面下滑,而且投资结构严重失衡。试想,如果民间投资继续下滑,政府投资继续增长,全部投资中政府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经济目前存在下行压力增大、对外贸易萎缩、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笔者认为,其中最大或者说最致命的问题,是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跌态势。因为这不仅是制约眼前经济,而且制约长远与未来的经济发展,势必影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民间投资增速从去年第四季度下滑至今年6月首现负增长,说明至今没有找到应对这种快速下跌的有效对策,而前提是没有找到民间投资下滑的真正原因。

谈到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几乎都把原因归结为审批多、税费高、融资难、融资贵。诚然,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但基本都是表面现象,并未抓住问题实质。只有找到并解决掉影响民间投资的主要原因,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将迎刃而解。那么,本质问题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行政效率特别是政府信用是影响民资投资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都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7月16日举行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提出,民间投资断崖式下跌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货币问题。

民间投资下滑与货币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边是流动性泛滥,另一边是“资产配置荒”。这导致各地银行不约而同涌向平台进行贷款。有些地方融资平台过去筹资较困难,但去年以来放宽,现在地方手里的钱非常多。

于学军透露,去年,银行资产有两项投资急剧膨胀:股权其他投资、债券投资。这两项分别新增了7.6万亿元和6.5万亿元,合计14万亿元。如果加上贷款11万亿元,那么三项合起来超过20万亿元。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新增信贷最多的政府部门实际上等于稀释了居民储蓄和实体企业的资金,进一步影响实体企业投资能力的下降。即政府加大投资时,因货币投放的基础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实际上等于稀释了实体企业的资产、资金,使实体企业更为困难,进而起到了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作用。这是民间投资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情况与此前笔者有关政府投资增速过快,会对民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观点基本吻合。所不同的是,政府直接投资与银行信贷资金给政府投资配置,因政府投资量级更大了,则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也相应增大。

全社会特别是货币信贷资金大量涌向政府平台,由政府配置金融资本资源,或是一个发展方向。对此,相关各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最近几天,笔者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大县调研。对方介绍说,县里并不缺钱而且握有很多资金,就是找不到好项目。从该县的情况可以看出,民间资金更不敢盲目投资。

由此,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已部分失效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负作用。其实,这是全球都存在的共性问题。其突出表现,就是笔者早就提醒的要防止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

笔者的研判似乎不幸言中。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近日也表示,现在的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以后并没有能够迅速地拉动经济。

由此可见,调整投资结构,重点调整货币政策已经刻不容缓了。要迅速勒住政府新一轮负债性大融资包括大发地方债的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激活民间投资上,而不是壮大自身投资或掌控投资资金的配置权。

同时,审慎和择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要登上舞台。一方面,要收紧信贷资金进入政府融资平台;另一方面,要防堵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只有这样,这才能给民间投资复活带来一线生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