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张敬伟:英国脱欧公投是全球化的重大挫折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21 01:28:09

◎张敬伟

欧洲杯如火如荼,英国脱欧也引发相关各方的焦虑。

随着6月23日脱欧公投日临近,英国脱欧民意似乎在超越留欧民意。包括卡梅伦政府、英国主流民意和全球各大机构,开始真正忧虑了。上周五(6月17日),IMF发布研究报告称,脱欧后最糟糕的情况会是英国经济将逐步走弱、迈向衰退,失业率、财政赤字、通胀率等经济指标将比留在欧盟的情形更差。

与此同时,市场也回忆起24年前发生在英国的“黑色星期三”——1992年的9月16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全球投机者疯狂抛售英镑,让英国央行耗尽“救英镑”的资金,使得英国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观察家们担忧,英国脱欧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或可超过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

当年,“黑色星期三”是英国无奈被动的选择。英国脱欧公投,对卡梅伦政府而言,也许有些无奈。毕竟之前只是与欧盟讨价还价的政治策略。但对英国民意来说,从最初的观望,到如今脱欧支持率和留欧支持率不相上下,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尽管,不到最后时刻,结果暂时无从知晓,但此次脱欧公投,凸显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深远的。从“欧猪五国”开始的危机,虽然现在有所好转,但欧盟依然未能走出颓势。

目前,欧洲央行实施的负利率政策存在争议。更糟糕的是,欧盟和欧元区的内部市场不稳,又遭遇来自中东地区的移民外患。

相比欧元区的糟糕情况,独立于欧元区的英国经济情况相对较好。虽然很多欧洲国家对英国不满,但英国人从欧洲主权债务中,看到了英镑独立于欧元区的种种好处。尤其是,中东难民涌入欧洲,并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发生连环恐袭,更是让英国民众感觉到身为欧盟成员的恐惧。

可以说,最初的英国脱欧公投,是一些政治家促使欧盟改革以便让英国获得更多权益的政治操作和经济要价策略,但事情演变至今,在高涨的脱欧民意面前,可能谁也无能为力了。卡梅伦政府,最终或许只能暗暗吞下自酿的苦酒。至于外界的各种劝说和警告,只会招致英国民意的反感,并继续推升脱欧民意。

面对英国脱欧公投的不确定性,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感,IMF的警告不过是将众多机构对英国经济的担忧概括化地列举出来。

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属于英镑的市场风险。但此次英国脱欧,则会给全球市场带来风险。此外,像索罗斯这样的投机大鳄并未消停,今年年初对人民币的做空喊话就是明证。索罗斯曾经制造了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对于英国脱欧可能带来的赚钱机会依然虎视眈眈。而且,这次索罗斯的投机对象除了英国,还有欧洲甚至美国。

据高盛分析师6月15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如果英国脱欧使得金融市场陷入与雷曼兄弟倒闭后类似的不确定性,英镑以贸易加权汇率计算可能贬值约11%。这是索罗斯等为代表的国际投机资本所乐见的,英镑贬值会引发欧元、美元的连锁反应,并传导至股市。国际投机资本自然可以兴风作浪、大赚一笔。

这并非投机资本之恶,而是市场风险之惑。现在的欧美和全球市场,较之1992年时更加不可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或放水或观望,全球股市则和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因而,6月23日之前,全球市场处于焦虑状态,脱欧公投后到底是恐慌升级还是虚惊一场,还真是难以预料。

而且,英国脱欧公投的风险是长期性的。英国留欧倒也罢了,若英国脱欧成功,英国则面临着二次“入世”的尴尬——凡是欧洲加入的全球性组织和机制,英国要逐个重新谈判,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而且届时欧盟拥有的全球化准入权利,英国都将丧失殆尽。而这,正是IMF等国际机构对英国未来悲观的主因。

相反,如果欧盟和欧元区一直走不出危机阴影,英国脱欧将会在欧盟和欧元区内部形成一波分裂潮。如此一来,联合的欧洲和统一的货币政策,将遭遇严峻挑战。倘若欧洲一体化失败,也会影响全球经贸一体化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脱欧公投,不仅是欧盟的失败,也是全球化的重大挫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