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人物

每经网首页 > 人物 > 正文

通州成为副中心之后,北京还是首都吗?

每经网 2016-06-08 15:01:41

北京都市圈着眼于环北京50公里的中小城市群,通过都市圈规划定位圈内中小城市的功能分布,形成错位发展,并通过城轨系统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都市圈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营创造最佳环境。

每经编辑 欧阳捷    

欧阳捷

“北京是北京、首都是首都”的段子流传已久,似乎北京已不再是首都,北京变成了通州的一个方圆155公里的小城镇了。

北京真的不再是首都了吗?如果把北京废了,北京市的地盘留给首都,北京搬到廊坊,那的确是“北京是北京、首都是首都”了。

段子虽好,却是说笑。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是这么说的:“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显然,北京还是首都。

那么,北京市政府搬到通州又算什么呢?

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通州区的发展定位很明确:“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国际商务新中心、文化发展创新区、和谐宜居示范区”。也就是说,通州是北京的副中心。通州“十三五”规划又说:“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承接好北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服务机构疏解,创造国际一流的高效政务环境”。原来只不过北京市政府把中心让给中央政府,自己“甘居于”副中心罢了。

其实,北京搬到通州真不算什么,不过是从东城区搬到东城外而已,说起来是要服务于京津冀一体化,其实只是解决北京市城区的拥堵罢了。北京真想解决拥堵并且只作首都,那就把政务中心、总部基地、教育基地、产业基地迁到北京下辖各区县就是了,北京还是北京。

但这不是决策层要的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是调整京津冀各城市功能定位,把适合的产业和机构放到适合的区域,比如说,放开私立大学设立,并让大学迁到延庆、昌平,把现有总部基地迁到廊坊,把产业基地迁到保定,把新的文化旅游项目放到张家口,这才是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是北京都市圈的概念吗?那还不是。

纽约都市圈是世界十大都市圈之一,跨越了美国东北部的10个州,面积和人口均占美国本土面积和总人口的约20%。都市圈拥有华盛顿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5座大城市及40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都市圈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

其中,华盛顿是政治中心,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购物花销和文化旅游,纽约是当仁不让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波士顿的高科技研发、教育、商业、贸易等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费城以国防、航空、电子产业为主,巴尔的摩则以港口进出口贸易为主,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

北京都市圈仅仅是京津冀一体化显然是不够的,北京常住人口2170.5万人,经济总量达到22968.6亿元,天津常住人口1546.95万人,经济总量16538.19亿元,可算是不少了。但河北省常住人口7383.75万人,下辖11个地级市、20个县级市、107个县(自治县),经济总量却只有29806.1亿元。三地加起来人口才占全国的8.1%GDP也只占10.2%

显然,目前的京津冀一体化还不足以形成都市圈,况且,北京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和经济,单纯做成类似于华盛顿的纯政治中心和旅游地已不可能了。

或许,北京走的是东京都市圈的路。

狭义的东京都市圈面积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占全国1/3GDP占到全国50%,城市化率80%,而且首都还是东京。

东京都市圈取得成功的关键或许是:快速便捷便宜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大都市周边数量众多的卫星城,不划分城市等级的跨行政区域协作,减少合并区域性行政机构,财税引导和公共服务产品一体化,以及法律保障。

东京都市圈的城轨系统全长2500公里,覆盖区域内超过3平方公里的新城40个(最大的规划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当然新城的配套设施相当完备。如港北新城就有小学15所,初高中8所,大学3所,大规模商业设施7处,2条地铁,11条市区公路,12条过境公路,就近上过境高速公路非常方便。

要打造北京都市圈,首先要建立高密度、低成本、快节奏、无缝连接的城轨交通,让住在卫星城的人们很容易往返市中心,引导人们在卫星城设立产业、居住生活,而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交通卡全部一体化,解除人们住在卫星城的后顾之忧。

北京都市圈也可以形成围绕都市圈的跨省市的行政协调专事机构,并通过法律和行政双轮驱动,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和行政权力利益的垄断,日本将东京都市圈的47个道、府、县减少到13个道州,还相继颁布和制定了首都圈市街地开发区域整备法、首都圈建成区限制工业等的相关法律、首都圈近郊绿地保护法、多极分散型国土形成促进法等法律法规,首都圈整备法也随着五次基本规划的调整数次修改完善。

北京都市圈着眼于环北京50公里的中小城市群,通过都市圈规划定位圈内中小城市的功能分布,形成错位发展,并通过城轨系统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为都市圈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营创造最佳环境。这与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格局虽然不同,但现实性和可行性或许更值得推敲,而且“首都是北京,北京还是首都”。

(作者为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通州副中心 首都北京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