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18 17:59:51
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销售业绩稳定增长,经营规模获得新突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76.50亿元,同比增长16.83%;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251.74亿元,同比增长11.28%。
每经编辑|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5月18日,在“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四届中国房地产投融资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成果。
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销售业绩稳定增长,经营规模获得新突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76.50亿元,同比增长16.83%;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251.74亿元,同比增长11.28%。
报告指出,201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规模整体保持增长,沪深及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群体增速表现分化: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均值为8.36亿元,同比增长7.73%;同期,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均值为37.05亿元,同比增长3.23%。
报告分析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大多规模基数大、市场布局广,在区域市场分化加深的背景下业绩增速保持相对稳定,而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中多为植根一二线重点城市的中小企业,受益于局部市场回暖,业绩增速较高,从而拉大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中指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热点城市土地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土地成本压力明显增大,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与上年相比,不同净利润规模层级的上市房企数量保持不变,但平均增速明显分化,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态势。
在盈利能力上,报告称,2015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润率延续近年来下滑趋势,连续4年走低。
其中,沪深、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1.26%、29.82%,同比分别下降1.87和2.35个百分点;沪深、内地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率均值分别为9.20%和14.61%,较上年降低2.35和2.21个百分点。
黄瑜分析说,受行业供需关系变化影响,房企为提升项目去化水平而加大营销、管理投入,导致利润空间被削薄,此外,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爆推动土地成本高企。
她还表示,为应对利润率的持续下滑,部分房地产上市公司严控土地成本、融资成本,以保障盈利空间,同时加强员工激励,扩大盈利来源,主要措施包括通过加大项目及土地的收并购力度破解拿地难、土地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效降低房企购地成本支出,抓住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融资机遇大力发债等。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