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国内粮食“三高”缠身加工企业利润持续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27 01:24:42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居历史最高点,合理消化粮食库存是做好整个粮食收储工作的“牛鼻子”,相关部门一直在抓紧推进粮食“去库存”,尽快腾出仓容收购新粮。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雯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张雯

还有20多天,夏粮收购就要全面展开,而粮食依然被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量等难题缠身。

昨日(4月26日),国新办就当前粮食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居历史最高点,合理消化粮食库存是做好整个粮食收储工作的“牛鼻子”,相关部门一直在抓紧推进粮食“去库存”,尽快腾出仓容收购新粮。

不过,作为粮食产业链重要一环的加工行业,却遭遇高成本、难收粮等经营瓶颈。据了解,从去年到目前,多地粮食加工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现象。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十二连增”,与此同时,进口量与库存量也随之攀升。

“进口粮增多,玉米替代品进口猛增,这是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缺陷和国内外粮价倒挂双重影响的结果”,任正晓说,一方面,品种结构缺陷导致大豆必须依靠进口,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下行,而国产粮食的生产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储托市,国内的粮价已成为全球的高地,国内外粮食价差巨大,导致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量“三高并存”的现象。

既然国内外粮价存在高价差,可否以进口解决“吃饭问题”?对此,任正晓表示,“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除“三高”缠身,产业链下游的加工企业利润下跌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下半年以来,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严重。虽然随着2015年下半年玉米价格大跌和相关补贴政策的出台,淀粉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回升,但淀粉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均呈负增长,尚未挽回行业亏损局面。

此外,粮食价格还存在产区与销区、原粮与成品粮价格倒挂的问题。浙江是粮食主销区,一位当地粮食加工厂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们作为地方企业,但却没有足够的本地原粮可用来加工,原因是大多数农民与国有粮食收储公司签合同生产储备粮,而我们要满足加工需求,只能从外地购买或拍卖储备粮,我们经营成本变高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粮食 库存 进口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