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3月民新制造业指数大涨6.1% 创去年7月以来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3-22 12:06:45

3月2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与中国民生银行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民生新供给制造业综合指数为43.6%,较上月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经营、生产、从业人员、新订单、融资、盈利等多项指标出现明显改善。另外,3月份民生新供给中小企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0.1%,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

每经编辑|胡健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胡健

3月2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与中国民生银行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民生新供给制造业综合指数为43.6%,较上月提高了6.1个百分点。

其中,企业经营、生产、从业人员、新订单、融资、盈利等多项指标出现明显改善。另外,3月份民生新供给中小企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0.1%,较上月提高2.6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季节性因素来看,春节后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推升了指数;从非季节性因素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对经济复苏形成了有力支撑,改善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环境。

3月份,制造业企业总体融资情况指数为43.1%,较上月提高2.2个百分点;银行贷款获得情况指数为41.1%,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总体融资成本指数为49.7%。

黄剑辉说,虽然2月份信贷增长放缓,但今年以来的累计信贷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较高,M1增速维持在高位,企业融资状况继续改善。 

他同时表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环境在逐步改善,应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新经济”,防止经济重回货币财政政策刺激下依靠房地产拉动的“旧经济”。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体而言,排除指数季节性下降后回调的因素,3月份民新指数走势反映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已经明显回升。

他评论说,货币政策方面的扶持效果也正在显现,但仍需持续发力而不可取“见好就收”态度,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需要有所警觉、作出前瞻性对策;非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复苏程度相比制造业尚不如人意,尤其资金状况的改善相对迟缓,可能需要持续加力。

民生银行报告还建议,本月非制造业回升力度相对较小。对此,应加快扩大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同时积极落实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和结构性减税,为企业减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制造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