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13 22:34:21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今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台阶,资源环境制约和收入分配等关系制约,已经把我们可接受的所谓运行状态的区间收窄了,再要复制式地推出“4万亿2.0版”的空间已经十分狭窄。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记者 胡健
供给侧改革被高层提出后,频繁占据舆论风暴眼。
12月13日,在《新供给经济学》新书发布会暨供给侧改革研讨会上,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系统阐述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实施路径等问题。
贾康认为,今后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下台阶,资源环境制约和收入分配等关系制约,已经把我们可接受的所谓运行状态的区间收窄了,再要复制式地推出“4万亿2.0版”的空间已经十分狭窄。中国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当前的阶段,迫切需要构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机制,传统的需求管理的“三驾马车”框架下,只有连通到消费供给、投资供给和出口供给才可能对应形成各自需求满足的机制和状态。
近一个多月来,围绕供给侧改革的解读十分多,其中最常被提及的便是供给与减税的关系。贾康认为,中国现在致力于探讨供给侧方面的理论创新框架,是从短期衔接中长期问题的通盘解决方案,绝对不会仅仅限于一个减税,当然减税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供给针对的是中国自己的经济问题,提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比如美式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是减税,英式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是私有化,显然中国都不可能对此直接拿来就用,而要进行中国化的改造。
贾康认为,美国不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有不能回避如何解决“转轨问题”和“结构问题”的客观需要,自然他们难以提升对供给侧的重视程度。
冯俏彬分析称,由于中国经济体系庞大、问题复杂,因此新供给的研究涉及多个维度,各个领域,比如说在要素方面就涉及到关于人口、土地、制度、资本、创新等供给侧的五大要素。
“除了这五大要素之外,还包括一系列的市场、环境机制,比如国企改革、收入分配、财税体制等。”冯俏彬说,这背后的核心是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