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滕泰:用新供给为“硬财富”增加“软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23 01:52:46

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远在菲律宾召开的APEC会议,再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在高层讲话中的频繁出现,暗示着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也让新供给学派成了经济学家口中的热词。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辛夷    

一味扩大投资、通过补贴方式拉动消费、拉动需求刺激经济的办法在中国越来越低效,不仅产能过剩难化解,经济增速在7%逡巡不前也是例证。

“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出台后,供给侧改革因近期屡屡被高层提及而迅速成为热点话题。站在改革新起点和全面小康最后一棒的交汇点上,我们为什么要强化供给侧的地位?它将从哪些方面铺垫中国经济的未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多位专家,解析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药方”。

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远在菲律宾召开的APEC会议,再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在高层讲话中的频繁出现,暗示着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也让新供给学派成了经济学家口中的热词。

什么是“新供给”,供给侧改革又到底要改什么,这个新的思路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怎样的活力?刚刚在月初为总理报告这些问题的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本月20日又现身第十一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他在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有太多产业都是供给成熟甚至老化的产业,而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然而怎样才能创造新供给?进入深水区的改革能够跟得上经济发展需要?会后,滕泰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为读者详细阐述了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最新思路。

从苹果产业链看新供给

NBD:从新供给学派的角度看,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滕泰:按照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新供给形成阶段、供给扩张阶段、供给成熟阶段、供给老化阶段。如果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的话,那么供给就不能创造自身的需求。

新供给能够创造新需求,供给成熟的阶段也能够创造一定的需求,但是创造的效率在降低。如果继续往供给老化的产业投入要素,比如钢铁、煤炭,这些要素就会沉淀下去,不能创造新需求。

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是,有太多产业都在供给成熟甚至老化的产业,所以我们要努力将要素从成熟、老化产业推到正在形成和扩张的产业,增加新供给,才能创造新需求。

NBD:听说您在和总理交流的时候聊到了美国苹果公司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滕泰:我们对比一下2007年以后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的走势区别,深入分析一下背后的动力原因就可能找出答案。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有所发酵,而恰恰那时候中国经济也达到了一个高点。美国在2008年进入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开始下行。

2007年10月苹果手机问世,之后美国开始处于新供给的形成阶段,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持续酝酿,新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出来,新的增长动力开始形成。

2010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新供给扩张阶段,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出口、消费增长、资本市场繁荣,从而使美国经济迅速走出了危机,恢复了增长的动力,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开始有所分化,2008~2009年我们出台了一些刺激总需求的措施,使经济短期迅速回稳,但在2010年一季度创出了季度GDP增长13%的新高以后,连续5年处于下行过程当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这就是中国和美国经济从2008年以来走出两条不同曲线的原因。

“硬财富”也要附加“软价值”

NBD:在中国经济现在的情况下,哪些供给算得上是新供给?

滕泰:我总结就叫“软财富”行业,比如知识经济、文化经济、金融经济等,这些软产业财富的源泉不是地球资源。我做一天演讲消耗什么地球资源,污染环境了吗?没有,但是它也是有价值的。

之前说的五大“软财富”在美国经济当中占的比重是79%,而在中国只有49%,差30个点,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NBD: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硬财富”也是我们的优势,政府也出台了“制造业2025”等等支持“硬财富”的政策,难道不应该发展“硬财富”吗?

滕泰:当然不是,我们不能否定硬财富制造业,但是硬财富制造业未来怎么办?我有一个建议,通过经济转型附加上更多的软价值。

比如特斯拉卖的到底是汽车还是环保和时尚?可能人家赚的真不是传统汽车制造业的钱,而是后者。奔驰也曾夸耀卖的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件“碰巧会跑”的艺术品。所以他们虽然是制造业,但卖的是软价值。我们对硬财富、对制造有很多需求,但应该更多看中附着在上面能满足精神需求的一些东西。

改革要放松供给约束

NBD:之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也特别提出了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这要怎么做到?

滕泰:要放松供给约束。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有三大供给约束,使经济不能自由地前行。

一是高融资成本约束,中国的融资成本一直很高。我国居民加政府的储蓄总额有100多万亿元,在全球各国中有最多的钱,可融资成本还那么高,这就不符合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道理,所以肯定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就是让企业用最低的成本把储蓄转过来,在中间架起桥梁。而中国的很多金融机构不仅没起到桥梁的作用,反而好比是挖了一道鸿沟,由此一来老百姓的钱没地方投,企业却又借不到钱,这就需要金融改革。

二是税负约束。中国的宏观综合税负达到37%,企业承担的综合税费高达40%,这么高的税负情况下谁还愿意搞企业?所以降低供给约束第二个关键点就是降税。有人说减税之后造成财政缺口怎么办?可以发债,中国赤字率2.4%,假设明年减税3万亿的话,你看看中国企业经济增速会达到多少?

当前除了营改增等减税政策以外,还应当考虑降低主力品种比如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所得税从25%降低5个点或者7个点,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就是高行政成本的约束,企业干个活儿得要这审批、那审批的,所以我们看到这届政府一上来就致力于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减少行政管制。

各方对改革已达成共识

NBD:您说的这些都需要改革来推进,但改革总有阻力,如何看这些阻力?

滕泰:在降低融资成本、取消行政管制等改革举措方面,这两年已取得一定成效,比如这两年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营改增等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也取消了数以百计的行政审批,还有原来一些垄断行业也正放开市场准入。

改革确实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但是也急不得。总体上讲,现在各方对改革是有共识的,各方面都正在积极推进,后面还会加速,比如说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金融市场化、创新、教育体制等方面,现在也都在推,虽然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未达到市场预期效果的情况,但只能精心设计慢慢来。没有成熟的顶层设计,也不能盲目推进。所以现在看来在执行方面稍微还慢了一点,但后面应该会逐步加速。

NBD:在这个过程中,应如何看待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的关系?

滕泰:政府提出了将重点转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把握住了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就一定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提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否定需求,更不能和需求管理对立起来。习总书记在讲话的时候也非常明确,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需求管理方面也不矛盾,应该各司其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