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双创”成都实践: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 增幅是全国均值2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08 23:43:01

11月9日~11日,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办。参会各方将对目前及未来全球创新创业的使命、热点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合作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全球创业创新的“成都共识”,尽力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在成都实现融合流通。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2015年6月27日,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在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举行,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洪泰基金创始人俞敏洪演讲。成都商报记者王天志摄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坚持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鼓励创新的基础上,大众创业的热潮蓬勃兴起。

创业创新在成都,同样蔚然成风。今年初,成都启动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围绕打造多层次的创业孵化器、引进丰富的创业融资平台等方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驾护航。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1万户,同比增长34.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

林好鸟自来,成都优质的创业环境引来了海内外的关注。11月9日~11日,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办。据了解,此次会议的参会嘉宾中包括欧盟驻华使团副大使、波兰驻华大使、荷兰林堡省省长等官员,以及印度塔塔集团首席执行官、美国硅谷GSVLabs孵化器CEO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的身影。

参会各方将对目前及未来全球创新创业的使命、热点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合作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全球创业创新的“成都共识”,尽力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在成都实现融合流通。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常态下,创业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去年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但也面临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优势已逐步消失,这座城市迫切需要以创新推动经济集约化发展。

今年初,成都启动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加快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真正让成都从“人间天府”成为“创业天堂”。十年的规划明确了汇集创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强化科技金融、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创业品牌等五个方面任务。包括 “菁蓉汇”、“科创通”以及各项支持政策,成为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一行动的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完善。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创业创新已在成都星火相传。今年上半年,成都创业创新企业增长迅猛,全市新增注册资本35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类市场主体近6000户,同比增长48.6%。预计今年将突破1万户。

在创业创新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700亿元,同比增长14%。

同时,随着创投资本的汇聚,成都也成为了汇集资本的金融高地。仅成都高新区,今年上半年新增股权投资机构150余家,目前已累计超过500家,注册资金超过50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800个亿元。

成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也得到了来自海内外权威机构的肯定。根据中国科协最近发布的评估报告,成都创业创新工作名列全国前茅。今年8月,《财富》杂志将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今年7月,阿里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报告,提出“中国硅谷”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和成都六大创业创新城市。今年5月,清科集团发布报告,称国内创业创新已形成北京、上海、深圳加武汉、成都“3+2”格局。

创业品牌“菁蓉汇”:长风破浪会有时

创业创新,离不开年轻人的力量。今年2月,成都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引爆了大学生们的创业热情。转眼9个月之间,“菁蓉汇”已举办主体活动11场,系列活动50多场,超300家创投机构、超60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逾万名青年大学生及创业者参与互动,主体创业路演已达成意向投资金额9.6亿元。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和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多次出席“菁蓉汇”活动现场,聆听创业团队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困难。登上这个为创业者、投资者提供无缝对接的舞台,也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周末生活新方式,“菁蓉汇”俨然已是一个享誉创业圈中的成都创业品牌。

俞敏洪、陈欧、牛文文等创业界“大咖”,也纷纷登上“菁蓉汇”舞台分享创业经验。在他们的分享中,对成都创业环境的“点赞”从未停止过。俞敏洪认为,成都是一个创业环境非常宽松的地方,这个内陆城市居然成了中国数一数二的创新城市,这就是成都的成功。

成都优质的创业环境不仅带动本土人才的创业激情,还吸引了来自一线城市北上广、甚至来自美国硅谷的创业者扎根成都,成为“蓉漂”一族。为更好的保护和帮助这些创业者,成都同时打造“蓉漂之家”,为蓉漂们做好后勤保障:40平方米的房间可以住4个人,每月只需付600元租金。在配套服务方面,成都在创业创新人员聚集区,规划开通公交专线,并配备满足创业创新者需求的餐饮、休闲、娱乐设施。

对创业者而言,最担心的就是“囊中羞涩”。成都改财政资金传统“拨”的方式为“投、贷、贴”方式,初步构建起“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

但创新最终还是要发挥好市场的主体作用。历史经验表明,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创业创新的推动才会更加持久。依照市场的逻辑,成都祭出三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扶持政策;针对产业化方向明确的科技项目,采用“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组织实施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孵化载体建设、投资创业创新项目、提供创业创新中介服务、搭建创业创新平台。

建设成都科学城:筑巢引来凤凰栖

如今,高端人才汇聚不多、创业创新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是成都正着手解决的。今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全国第八个,也是西部第一个。要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试验田,努力成为成都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更令人期待的,则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成都科学城。“我们要在天府新区最好的地方--兴隆湖周边建一个成都科学城,打响‘创新为魂、科技立城,成都科学城’的牌子。”这是天府新区的核心版图,“打造西部创新第一城,让这里成为西部创新要素聚集最多的地方,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创业等。”

至少目前,在中国西部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要素聚集区。把成都科学城打造成创新要素最聚集的地区,就是天府新区最核心竞争力和灵魂所在。现在,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已开始建设,已签约引进12个重大项目,其中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据了解,成都科学城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高标准地推进,天府创新中心、天府创客2号空间站等载体逐步成型。围绕科学城天府创新中心,一批研究开发、投融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机构正聚集入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8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包括1个跨省域行政区、四川在内的4个省级行政区和3个省级行政区的核心区进入第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四川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开展先行先试,这为成都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创业创新 “双创”成都实践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