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张敬伟:楼继伟部长为何强调联储不具备加息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0-12 00:45:15

楼继伟认为,美国经济受益于世界货币地位,经济复苏较好,但应承担更多全球责任,现在不具备加息条件。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10月10日,赴秘鲁首都利马参加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的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当天接受了中国记者的联合采访。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以占全球GDP不到10%左右的经济总量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50%以上。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目前正力推结构性改革,中国增速将维持在7%左右,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但指望中国经济继续超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

楼继伟认为,美国经济受益于世界货币地位,经济复苏较好,但应承担更多全球责任,现在不具备加息条件。

有趣的是,在美联储加息问题上,中国、美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似乎达成了基本共识,即不管美联储何时加息,但现在不具备加息条件。

美联储加息,是近两年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命题。中国财长的表态,表达了三层含义:一是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全球经济并未走出危机阴霾;二是中国经济给全球作出了贡献,不要指望“新常态”的中国能够迅速走出经济下行的弱势;三是美国要承担更多责任,要担负和其货币和国力相称的全球责任。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始终难以彻底走出泥潭,这让全球市场备感焦虑。对此,全球经济聚焦于中美日欧四大经济体,期望其发挥经济引擎的作用,带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泥潭。

美国最早呈现复苏态势,从QE退出到货币政策正常化,似乎水到渠成。然而,QE退出了,美联储加息却成了没有答案的猜谜游戏,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属于“伪复苏”?

与此同时,日欧两大经济体却在推行美国曾经救经济的QE战略,这给人的感觉是两大经济体依然徘徊于危机泥淖中。中国是危机时代的主引擎和主心骨,不过在主动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的态势还有待观察。

面对四大引擎中其他三大引擎的乏力,中国承受了更多压力。一方面世界希望继续维持原有的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对中国调结构和稳增长的新常态战略似乎又缺乏信心,极端者甚至看衰中国经济的未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需要调结构的改革时间,以及休养生息的耐心。更重要的一点,对中国有期望,就要将中国纳入全方位的全球经济治理架构之下,譬如按照二十国集团(G20)达成的改革共识,尽快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话语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目前在很大程度上,美联储和美元表现出“世界央行”和“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在兼顾美国利益的同时,要有胸怀全球的大局观。

应该说,9月份的美联储加息延迟,联储主席耶伦和她的同事表现值得认可,他们关照了全球经济的新变局,尤其是中国股市和汇市的影响,并听取了IMF的意见。加息预期的延迟也部分舒缓了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压力。

美联储此举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将中国经济治理的内政举措——汇市政策,也提升到和美联储加息同样的全球地位。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汇率调整,成为影响全球市场波动的“双核”要素。

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游戏主角由美联储和美元一家领衔主演变成了美联储、美元和中国央行、人民币联袂主演。

当前期A股大幅动荡的阴影弥漫全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引发全球市场波动时,中国采取了谨慎的股市汇市政策。同时,中央决策层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股市调整到位,汇市维持稳定和确保稳定的经济增长,向世界释放中国经济治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美联储和美元、中国央行和人民币,在全球市场并不那么稳定的情势下,成为时势所推的命运共同体。中美经济治理,或有各自的利益取向,但在稳定全球经济,尽早实现全球经济复苏方面,却有着共同的使命与责任。无论是美联储加息还是人民币汇率调整,还需多听听对方的意见,共同承担全球责任而非卸责自利。

简言之,现实的全球经济形势决定了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汇率调整都不可任性为之。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