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张敬伟:克服“中国焦虑症”唯有信任中国改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9-08 01:06:20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速变慢,也是经济和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升级。调结构要通过一揽子改革来实现,改革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阵痛。要想让中国这个全球经济引擎尽早恢复动力,就要对中国市场化改革抱定信心。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9月4日~5日在土耳其安卡拉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意义非同寻常。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中国股市引发的连锁反应,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和货币贬值加剧了,全球经济再次面临不确定的态势。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充满了危机感。会议最核心的议题还是如何维持全球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美联储9月份加息预期越来越浓。每次加息预期,都让新兴市场资本和汇率发生波折。这说明美联储“不加息”对美国经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正如媒体所言,美联储已经错过了最佳加息时机。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认为美联储应维持原来利率。

美联储对加息不应优柔寡断。何况,预期美联储加息比例也相对较小(之前媒体传出加息只有10个基点,即0.1%),这起码能够让全球市场忘掉过去9年的危机,憧憬未来。虽然通胀率和通胀预期令人不满意,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其他指标还是足以支撑加息的。

除了美联储加息,剩下的就是世界聚焦的“中国焦虑”。“中国焦虑”不是“中国的焦虑”,而是“世界的焦虑”。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有相当部分是涉及中国话题的。

如与会各国抱怨美国国会对2010年的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的拖累,期望美国尽快批准该方案。还有各国期待IMF在2015年11月关于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审查取得进展。这些内容列入本次会议的联合公报中,凸显G20对中美两大经济引擎发挥全球责任的期待。

更直接的关切是与会各国对中国股市震荡和汇市调整的担忧。

对于中国股市震荡,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并未回避。

他认为6月中旬前,中国股市泡沫不断积累,上证指数上涨了70%。有泡沫就有调整,6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下跌,但在“国家队”强力稳定市场的情况下,前两轮股市调整并未延及全球市场。第三轮股市震荡,波及到了全球市场。中国股市大跌引发的全球股市波动,正是市场化的逻辑所致。这看上去有些讽刺,但在汇率调整上,这种世界看中国的矛盾心理更具讽喻性。

中国按照规则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同样引发全球市场恐慌。从股市到汇市,中国该怎么做?无论怎么做都会引来一片焦虑和批评。总而言之,全球市场已经深度依赖中国,能够看出其中端倪的只有IMF。这个全球经济治理机构,对于中国股市输血之举和汇率市场化调整之策,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然而具体到各主权市场体,又会遵循自主利益原则,对中国有所依赖。“中国焦虑”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跨越不了的“坎”。

因此,在本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国要求提高中国汇率政策透明度,G20财长们甚至要求中国加入货币和平协定,避免所谓的“竞争性贬值”。

其实,这些都不得要领。中国目前正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而“两化”改革是中国调结构系统改革的一部分。中国将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

而且,中国也没有必要为了增加出口而实施货币贬值,因为中国贸易依然存在顺差,外汇储备丰裕。适当削减外汇储备和顺差,也符合中国贸易平衡的基本诉求。

这个世界不存在中国主导下的“竞争性贬值”,却有因中国市场改革而面临的逻辑性贬值。

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股市、汇市的震荡和调整,自然会引发主要贸易伙伴资本市场和汇率变化。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市场的变化也会对新兴市场发生传导效应。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速变慢,也是经济和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升级。调结构要通过一揽子改革来实现,改革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阵痛。要想让中国这个全球经济引擎尽早恢复动力,就要对中国市场化改革抱定信心。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改革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