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林丽鹂:对“互联网+”创新生态单靠简政放权还不够

2015-07-21 00:56:34

◎林丽鹂

“做互联网在线教育,学生都在线上,但政策要求必须配备线下教学用地,真是难办!”面对国务院督查组,沪江网联合创始人于杰说起自己做“互联网+教育”的种种困难。

原来,政策规定教育培训机构需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办学规模,其中教学用地不少于2/3。而“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于不受空间限制,老师不论身在何方,都可以给天南海北的学生上课;学生在家对着电脑,甚至在路上用手机都能在线学习。沪江网租用教学用地派不上用场,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商业模式创新,但管理条款陈旧,两者不匹配,这是沪江网做“互联网+”遇到的第一难。督查中,不少互联网创业者也有同感。对很多传统行业的管理部门来讲,“互联网+传统行业”是新生事物。

管理部门现行的政策是针对传统行业,但“互联网+”来了,还用原来的条条框框去规范,难免不适应。

管理要与时俱进,就得结合互联网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类似在线教育还要配备线下教学用地这样的规定,应该从实际出发有所变通。

市场好跨界,但审批门槛难跨界。部门不联动,是沪江网等“互联网+”企业遇到的第二大难题。以“互联网+教育”为例,不仅实现了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对接,更实现了很多其他行业与教学服务的对接,比如金融业可以通过沪江网做金融在线教育。但是接入教学服务的公司种类庞杂,有些行业归属不清,工商注册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不能有效联动,导致办学资质难以申请。

城市生活消费平台大众点评在跨界申请“互联网+医疗”资质时,也遭遇过类似的审批难题。大众点评创始人向督查组反映,互联网企业归通信部门管理,医疗相关资质归卫生部门管理,各部门在管理衔接上还不太适应互联网的跨界,存在不少政策“空白”。目前,大众点评的医疗资质已通过上海市“特事特办”解决了。

能通过“特事特办”解决跨界审批问题,就说明跨部门联合审批仍有可操作性,那么能否从中汲取经验,形成机制予以推广,或者借鉴“判例法”的形式,“特事特办”后就形成一个有法律效力的案例,碰到类似情况即可参照执行。

此外,为了鼓励创业创新,不限制市场的诸多可能性,能否考虑借鉴“负面清单”模式。在创新产品出现后,相关部门可及时调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并跟随市场创新调整监管政策。

“互联网+”,简单说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创造新的生态。面对“互联网+”新生态,管理应有新状态。

互联网企业盼的不仅是简政放权,更希望解决“互联网+”在审批环节中“不匹配”“不联动”“有空白”等痛点,这些痛点往往造成审批时间延长,让相关企业错失市场机遇。

互联网创新跑得太快,管理有时却拖了后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像很多互联网应用需要迭代更新,管理包括审批也要迭代更新,这样“互联网+”才能更给力。

(作者为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