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周德文:以时间换空间 化解互保联保危机

2015-06-01 00:30:04

每经编辑 胡健发自温州    

专家访谈

专访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德文:以时间换空间 化解互保联保危机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温州

历经30年风雨,温州这座先于中国其他地区迈入经济新常态的城市,目前正寻求二次腾飞。温商回归、金融风险化解、产业转型升级等概念被频频提起,左右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为了纵向梳理“温州模式”的沿袭,并从现实出发剖析温州经济赶超发展的优势与包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温州模式”是逼出来的

NBD:“温州模式”自提出以来,今年刚好30年,您怎么看待“温州模式”的产生?

周德文: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是最欠发达的地区,人多地少没有资源。

在计划经济时代,能不能发展主要依赖国家投资,但国家对温州几乎没有投资,当时温州的交通条件也很差,对外连通就只有水路一条,和外界最主要的联系渠道就是东海。

所以说温州模式是被逼出来的。

改革开放春风一来,很多东西可以做了。当时号称十万农民洗脚上田,走出温州。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带来了大量市场信息,计划经济开始往市场经济转换。比如西安缺的商品上海有,温州人得到信息后,就从事长途贩运。另一个好处是对市场需求特别敏感,能够抓住一切市场机会。

NBD:您怎么看待“温州模式”的传承和延续?

周德文:可以说当年的温州模式和现在的温州模式已经完全不同了。那时候人只要勤奋,肯吃苦,有勇气和胆量,就能够走在时代的前面。大家还在沉睡,你已经清醒了。

现在全国都在发展市场经济,温州的优势已经没有了,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也不行了,低成本低价薄利多销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市场。

但温州模式并不会消亡,而是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进化。在这个角度看,温州模式是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也不会消失。

温商“脱实就虚”的教训

NBD:您怎么看现在的温州经济?

周德文:温州人有经商传统,抓住了政策和人口红利,但现在不是小商品时代了,互联网经济已经崛起,坚守传统产业不拥抱互联网就会被淘汰。

我们不应该过度吹嘘温州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里更应该反思温州模式怎么和时代结合,温州与互联网+怎么结合。

但不能忽略的是,温州仍有竞争优势。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温州人积累了巨大财富,尽管金融危机导致财富缩水,但温州的民间资本还是很发达。温州民间固定资产有1.5万亿元,流动资本有8000亿~10000亿元,这是基础。

温州还有灵活的民营企业机制,是民营企业之都,企业机制是在大风大浪中磨炼而成,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也是温州经济再次崛起的基础。

NBD:您怎么评价金融危机以来,温州和温商的这种探索?

周德文:曾经以低成本、小作坊创业逐步发展起来的温州产业,近年来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承受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压力,生存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温州老板们一方面试图通过多元化投资以获得回报最大化;另一方面,将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入高利贷运作,炒“快钱”、炒“热钱”。

温州资本进军山西煤矿,收购新疆油井,投资范围越来越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温州资本开始涉足房地产、创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还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投向民间借贷市场。

温州老板更喜欢收益快、短期回报高的项目和产业,并相互跟风,但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投资方式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我觉得温州就应该做中国民营经济之都,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结合资本市场,把温州打造成一个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温州在中国、世界出名也是因为民营经济,实体产业空心化、“脱实就虚”已经得到了教训。

投资环境吸引温商回归

NBD:您怎么看待温商回归对温州经济的提振?

周德文:据不完全统计,温州有60万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在全国211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温州商会,在外创办企业2万多家,创办各类专业市场2000多个。

230多万温州人外出谋生,大量企业外迁发展,是因为当时温州资源要素匮乏,交通闭塞,优惠政策少,关卡多、办事难。现在,温州已今非昔比,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温州投资的软硬环境都已大为改观。

温商回归,既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的作用,也有温州投资环境改善,发展机遇吸引的因素。

NBD:化解融资链和担保链带来的金融风险一直是温州政府的重要课题,您怎么看?

周德文:互保联保危机目前有的已经蔓延至第六圈,这十分可怕。温州要化解互保联保的危机,我觉得可能至少要200亿元,让银行去解决,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目前只能是政府制定政策,用时间来换空间。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的确处于深度危机中,一方面因成本上升而利润微薄,一方面又面临较大的资金链断裂危险。这其实也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淘汰过于劳动密集型和落后的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对比而言,诸如高端装备、生物工程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利润都能达到20%左右,而部分传统产业的利润甚至低至3%。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产业升级,温州也存在这个机遇.以制鞋为例,温州现在面临利润摊薄问题,但意大利也遇到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出现企业倒闭潮呢?关键还是要在质量和品牌上下功夫,这可能就需要企业的兼并重组。温州不需要那么多小微企业,合理的重组能让整个地区经济受益。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