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强式”答问再度来袭:话语接地气 论证有底气

2015-03-16 00:56:44

每年的全国两会,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整场发布会,很多问题都与经济有关,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增速能否保持最引人关注。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年的全国两会,总理会见中外记者都是一个重要环节。

昨日(3月15日)早上8时不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赶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时,前几排的位置基本已被抢占完毕,“长枪短炮”占据了有利位置。很多女记者穿着鲜艳的衣服,成为现场的一道风景。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昨日上午10时左右闭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30走进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现场的相机唰唰地响个不停。整场发布会,很多问题都与经济有关,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增速能否保持最引人关注。

回答问题接地气

在提问前,总理先问候了现场的记者,“周末都没有休息,对你们工作表示感谢。”接下来,开始答记者问,第一个问题是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的,“现在中国公民已经是纽约、悉尼、伦敦等地最大的海外顾客群体了,当地房价随之被明显抬高。有人质疑从中国涌入当地市场资金的合法性。”

总理表示,实事求是地说有大量的中国人到海外购房,而且成了某些热点城市的最大购买者,这个可能还要做评估,我没有这方面确切消息。他反问记者,“不知道有没有在中国买房?”

按以往,总理答记者问第一、第二个问题都是给央视、新华社等媒体,而这次分别给了外媒和都市类媒体,有些出乎现场媒体意料。发布会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也让现场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尤其当《新京报》记者问总理“您网购了吗”?现场传来一阵笑声。总理说,在场的各位都有网购经历,我也不例外。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书名我就不便说了,避免做广告之嫌。这样的回答像是在和记者拉家常。

在回答电商等新业态问题时,总理的语言也很时髦,他说,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提到简政放权时,他说,确实很疼,而且在加深,面还会扩大。因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李克强表示,“简政放权的减法可对经济放缓发挥支撑的力量”。目前,中国正在启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其中重要的引擎之一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记者提到,创业是市场的事,政府为何要操心?

总理说,不能不多操心啊。他提到退休妇女创办婚庆公司的例子,也提到去过的咖啡屋、众创空间,感慨地说:“年轻人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说能够带动市场的需求。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在他看来,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让企业注册登记不再那么费劲、进一步减税降费,都是为企业轻装前进。

论证观点有底气

尽管中国正大力推进改革,但这仍无法打消外界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担忧。第五个问题是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的问题:“对中国坚持实现速缓但质优的新常态增长是否抱有信心?”

总理说,你的提问当中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担心,美国彭博社记者也问了中国经济会不会继续放缓。在新常态下,我们会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如果速度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我们会在稳定政策与稳定市场对中国长期预期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韩国记者提到,中国已进入通货紧缩,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输出者,对韩国也有影响。总理对此表示,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你说叫“输出者”,实际上我们是“被通缩”。

总理举了大宗商品的例子。去年,我们进口了3.1亿吨原油、9.3亿吨铁矿石,量是增的,没有跌,但是价格下来了,“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这种是被通缩。”

整场发布会,总理也有温和的一面。对记者提问作生活化的回应,像是聊天拉家常;另一方面,对一些问题中错误的认识又不断地纠正。在几个经济议题上,总理与记者像是就某个重大问题探讨,存在着相互博弈的过程。

当有记者提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方面挑战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国际事务上中国仍然在搭便车。总理提出不同的看法,“我在国外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总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根据国际权威统计,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按照人均GDP,我们是在80位以后。

继而他提到去西部考察的例子,“连走两个村子,一家母子二人,住在四面透风的房子。”总理总结说,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没搭便车,是和大家一起发展。

整场发布会,总理总共回答了17个问题,除了经济问题,还涉及香港、台湾等问题。就在发布会要结束时,现场有记者大声问到中缅问题,原本已起身离席的总理,示意身边的翻译,让她翻译这个问题。

他回答说:“其实你问了一个让我痛心的事,在中缅边界中国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深切慰问。中国政府、外交部、军方已经向缅甸提出交涉,中方坚决保护中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