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备案制助推信贷资产证券化 多家银行上半年有望获业务资格

2015-03-12 01:01:2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该业务不论是发行主体还是发行规模,正在迎来新变化。

日前,桂林银行在官网表示,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桂林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该行近日已获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资格。

昨日(3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广发等多家银行均在积极筹备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并有望在上半年获得业务资质。

桂林银行获业务资格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2005年。此后,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陷入停滞,2012年,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2013年之后,监管政策重新放宽,2014年11月,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同时,一共27家银行获得了开办此业务的资格。

近日,桂林银行宣布,已获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主体资格,成为该业务实行备案制后广西首家和全国第二批获此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昨日,记者还了解到,此前未参与试点的多家银行也在积极布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其中,广发银行内部正在积极准备,近期有望推出此类产品;同时,一家地方性股份行也正在积极申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质,并进行第一支产品的项目准备。

此外,某城商行行长也告诉记者,目前,该行也在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在与信托公司商洽业务。

上述地方性股份行投资银行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虽然我国这一市场较美国等成熟市场而言规模不大,但管理制度基本完善,投资者稳步扩大,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随着银监会下发《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业务将呈常态化发展趋势。“根据《通知》精神,银行发行第一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需要审批获得业务资质,从第二支产品起就实行备案制了,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效率。”上述地方性股份行投资银行部人士表示。

多家银行拟发RMBS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达2800亿元左右,而2013年仅为160亿元。日前,穆迪公司董事总经理、中诚信国际总裁马力预计,2015年,这一数据保守估计可达50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2015年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经营转型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资产盈利模式的转变:以往是持有资产到期,资产规模大小决定了盈利水平。将来是管理资产,资产流转效率决定了盈利水平。

杨驰表示,“今年是全面放开的第一年,监管层和银行都比较谨慎,预计规模有限,不会超过1万亿元。去年,整个此类产品的发行规模超过2700亿元,从发行主体来说,资产证券化扩容和备案制推行以后,由于信贷额度有限,股份行发行的热情会比较高。”

杨驰认为,从投资主体来说,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缺乏期限较长、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10年以上期限的国债规模较小,公司永续债、优先股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出现将弥补这一空白,预计将受到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欢迎。

出于防控风险的考虑,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一市场,还有待时日。预计将来条件成熟以后,会有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跨市场发行,投资者群体从机构投资者拓展到个人投资者。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结构融资部副总经理田兵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备案制推行后,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行节奏会明显加快,从年后公司承做的项目上已有所体现,发行周期由之前的半年甚至更长,缩短至三个月左右。

“从机构性质来看,农商行或城商行的参与数量明显增多。从项目类型来看,目前仍以对公信贷证券化项目(即CLO)为主;在住房金融新政的影响下,加上邮元2014年第一期及招行2015年第一单RMBS(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示范效应,有数家银行在尝试推进RMBS项目,预计今年会有所突破。”田兵表示。

“此外,台银2014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及深农商2015年第一期信通小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则开启了商业银行发起小额信贷ABS的序幕。”田兵表示,从产品类型来看,个人消费贷款循环型ABS今年可能会出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