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结构性理财品逾4000款 信息披露率去年达78%

2015-02-27 00:43:36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当前,在银行理财产品逐渐回归理财本质的同时,被看作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的结构性产品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昨日(2月26日),银率网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有32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4366款,发行量是2013年的2.25倍,而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数量为2937款,披露率达78.2%,同比提高逾4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剔除未透露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比例为73.79%,略低于2013年的75.3%。

银率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得益于该网引入了中国理财网的数据。

披露率同比大幅提高

2014年,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转折年,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加速推进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明确引导银行理财向代客理财转型。2014年,银行理财的转型方向已初现端倪,尤其是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行,开始加强了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以及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银率网数据显示,2014年,有32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4366款,发行量是2013年的2.25倍,占比升至7.2%。其中,二季度和三季度,该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单季发行量分别达1350款和1470款。

值得注意的是,银率网数据还显示,2014年,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数量为2937款,披露率达78.2%,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披露率已不相上下,远高于上一年34.38%的披露率,同比提高逾40个百分点。

据悉,结构性理财产品披露率提高,主要原因是银率网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入了中国理财网的数据,这比此前银行官网的数据更为全面。

殷燕敏表示,“简单从银行官方网站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信息并没有太明显的改善,还是维持原来的现状,随着监管部门不断规范要求,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会越来越透明,也只有这样,才能向资产管理铺路,奠定资产管理基础。”

实现最高收益比例下滑

记者注意到,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披露率同比大幅提高,然而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占比却出现小幅下滑。数据显示,剔除未透露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比例为73.79%,略低于2013年的75.3%。

殷燕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由于银行的信息披露低,所以银行会有选择性披露理财产品状况,如选择一些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的产品进行披露,但现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率提高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达到最高收益率的结构性产品的占比有所降低。

银率网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3757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较上一年增加2.23倍。分期限类型来看,1个月~3个月期限的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61.41%;其次,为3个月~6个月期限和1个月以内期限,占比分别为14.43%和10.57%。6个月~1年期限和1年以上期限的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9.02%和4.58%。

此外,2014年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为4.61%,低于非结构理财产品的5.22%。

殷燕敏认为,2015年,会有更多的中资银行加入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队伍中,未来银行理财转型的两个方向就是净值型和结构性理财产品,从产品的本身来说,结构性产品也会更加丰富。

银率网某分析师认为,今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银行也会加大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推广力度,随着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以及股票市场衍生品种的丰富,产品方面的创新将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更为多元化,对于有一定投资经验,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而言,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渠道参与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可能比个人投资更为稳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