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千世界

每经网首页 > 大千世界 > 正文

被填平的何止是古井?

每经网 2015-02-25 19:19:20

2009年秋,我南下广州求学,没想到在这座南方花城一呆就是五年。古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远离故土被称为背井离乡。正因为背井离乡,我时常回忆起小时候奶奶家门口的那口古井。

每经编辑 金喆    

每经记者 金喆

2009年秋,我南下广州求学,没想到在这座南方花城一呆就是五年。古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远离故土被称为背井离乡。正因为背井离乡,我时常回忆起小时候奶奶家门口的那口古井。

据父亲讲,家门口的丰泉古井起于清道光八年冬季,60户人家集资兴建了这口古井。它养育着附近街道的几百户人家,井水甘甜、清凉,每天早晚是用水高峰期。

我对这口古井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经常陪奶奶在井边打水,然后拿来洗菜、洗衣服或提回家喝。奶奶告诉我,她用不惯家里的自来水,“总觉得有股消毒水味”。晚饭过后,古井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三五成群的小孩围着古井捉迷藏、跳房子,嬉戏到深夜。

也许每一个老长沙人心中都有一口井。由于长沙城区筑于地势低平的河谷平原,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循环畅通、类型简单、水质良好的地下河水,且潜水面高、容易凿池打井。通常一口井用来饮用,一口井作生活用水。

用老人家的话说,古井在哪,长沙城区就在哪。据上世纪40年代末的统计,长沙城区共有水井3303口,当时市区街道数量接近800条,平均每条街拥有4口以上的水井。

后来奶奶搬家住进楼房后,自来水完全代替井水,只有闲暇时我才由爸爸带到白沙古井取水。我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在奶奶小区的花坛间玩耍,偶尔也会想起童年巷口的丰泉古井。

2000年,长沙城区大改造,奶奶旧居附近在改造范围内,这座承载着祖辈记忆的百年古井被填埋。后来市政部门在新路附近另掘一口井,命名“丰泉古井”。

2015年元旦期间,旅居海外数年的大伯父归乡,特地到丰泉古井前看看。站在蔡锷南路的街口,他发现那座养育一家三代的古井已被水泥填平,以前只要两台板车并行可以造成拥堵的麻石小道,变成车水马龙的大马路,周围全是钢筋水泥筑起的高楼大厦。

外祖父告诉我,老长沙有“九井十三桥”的说法,现在除了异地重建的丰泉古井,其他八井已难觅踪影,古井文化在冰冷的大厦中消逝。据湖南本地媒体报道, 2005年,长沙城区尚存的水井不足百口,可用的只剩十余口井。

父亲说,以前大多数家庭靠井水生活,有了自来水以后,水井功能被弱化,后来一些水井陆续受到污染,自来水就完全替代了水井。长沙城区的大部分水井消失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道路扩宽、建筑迁移或新建,很多少用或无用的水井被填埋。

由此一来,几口可用的古井显得尤其珍贵,住我家楼上的老王就是有着“长沙第一泉”之称的白沙古井的“忠实粉丝”。老王说,他每隔两天到白沙井提三桶水,交通工具从单车、摩托车到汽车,这个习惯一晃眼坚持了二十年。现在,长沙城区的井水越来越少,白沙井的水质也不如从前,大部分人来这里是参观、游玩,真正打水、洗菜的不多。

在长沙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几代人记忆的古井数次命运堪忧,现在大多已被现代的高楼大厦和道路广场填平。父亲说,一座城市应该具有特质文化,古井就是长沙特质文化的一部分。道路窄可以拓宽、房子旧了可以拆,但如果把古井填平或拆掉,就等于荡平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这对于一座城以及爱这座城的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对此,长沙井文化专家、湖南文史馆馆员陈先枢多次对媒体呼吁,最令人担忧的不是用不用这些井,而是留不留得住这些井。

沉淀的古井文化和童年记忆正在现代化进程中逝去,希望留给城市的,不只有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