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导读

每经网首页 > 股市导读 > 正文

“三力并举”成就中国首度资本净输出

上海证券报 2015-01-22 08:21:38

 

去年实际对外投资规模约1400亿美元,较使用外资金额高出约200亿美元,资本净输出将成为新常态

13年前,中国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人们不会想到,十余年中国从高速吸收外资一跃成为对外投资大国。2014年,中国实际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近代历史以来的首次。

商务部 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778家,同比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如果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普遍规律,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

远比全球贸易大国更具意义

自中国政府在2001年确定“走出去”战略以来,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海外投资规模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状态。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3年的增长,从年对外投资流量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中国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的原因,沈丹阳归因于“三力并举”。第一个“力”是动力,即企业自身有对外投资的市场动力;第二个“力”是引力,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欢迎中国企业到他们那里投资;第三是中国政府的“推力”。

对外投资的发展不只是量的剧增,在质上也已有显著变化。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人士表示,与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初期相比,我国对外投资目前已突破诸多瓶颈约束,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

从投资领域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从早些年的集中于采矿等资源领域转变,更广泛地涉及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15大类。

随着中国“走出去”规模和范围的提升,到2014年,中国实际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既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体现,也是中国巨额资本寻找全球机会,保值增值的需要。这一角色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无疑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取得长足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相对地位上升的表现,更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经贸的效益和层次。

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更是经济实力提升的表现。从美、日、德等经济贸易大国的经验来看,其经济成长无一不是伴随着资本的输出。

“国际经验一再表明,一国经济的影响力最重要的不是向全球输出多少产品,而是向全球输出多少资本,并通过这些资本深刻影响全球的经济规则和贸易格局。”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特别是,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正在经历痛苦而漫长的减速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推动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对于中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至关重要。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远比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更具深远意义。

资本净输出将成为新常态

对于未来几年中国对外投资情况,专家普遍认为,资本净输出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机遇。

去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中国表示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中国还正在着手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继续加速“走出去”步伐的强大后盾。

梅新育认为,随着“一带一路”规划出台和实施,随着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大潮涌起,相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会继续快速增长一段时间。

在“走出去”的支持政策方面,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博客 ,微博 )对记者说,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从核准制到备案制的转变,是我国当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给予企业自主决定是否进行对外投资的权利。不过,与其说是国家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不如说国家应该更好地做好指引与服务,政府需要避免过度干预,而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马宇说,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更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要给企业更多选择的自由,而非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或行政命令这样的鼓励方式。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放开审批,加强投资便利化,保护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权益。

责编 何剑岭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去年实际对外投资规模约1400亿美元,较使用外资金额高出约200亿美元,资本净输出将成为新常态 13年前,中国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人们不会想到,十余年中国从高速吸收外资一跃成为对外投资大国。2014年,中国实际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近代历史以来的首次。 商务部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778家,同比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如果包括我国企业在国(境)外利润再投资和通过第三地的投资,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普遍规律,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 远比全球贸易大国更具意义 自中国政府在2001年确定“走出去”战略以来,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海外投资规模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状态。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连续13年的增长,从年对外投资流量的角度看,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中国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的原因,沈丹阳归因于“三力并举”。第一个“力”是动力,即企业自身有对外投资的市场动力;第二个“力”是引力,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欢迎中国企业到他们那里投资;第三是中国政府的“推力”。 对外投资的发展不只是量的剧增,在质上也已有显著变化。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人士表示,与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初期相比,我国对外投资目前已突破诸多瓶颈约束,开始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期。 从投资领域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从早些年的集中于采矿等资源领域转变,更广泛地涉及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15大类。 随着中国“走出去”规模和范围的提升,到2014年,中国实际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既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体现,也是中国巨额资本寻找全球机会,保值增值的需要。这一角色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无疑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取得长足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相对地位上升的表现,更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经贸的效益和层次。 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更是经济实力提升的表现。从美、日、德等经济贸易大国的经验来看,其经济成长无一不是伴随着资本的输出。 “国际经验一再表明,一国经济的影响力最重要的不是向全球输出多少产品,而是向全球输出多少资本,并通过这些资本深刻影响全球的经济规则和贸易格局。”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特别是,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正在经历痛苦而漫长的减速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推动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对于中国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至关重要。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远比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更具深远意义。 资本净输出将成为新常态 对于未来几年中国对外投资情况,专家普遍认为,资本净输出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机遇。 去年11月的APEC会议上,中国表示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中国还正在着手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这些都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继续加速“走出去”步伐的强大后盾。 梅新育认为,随着“一带一路”规划出台和实施,随着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大潮涌起,相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会继续快速增长一段时间。 在“走出去”的支持政策方面,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博客,微博)对记者说,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从核准制到备案制的转变,是我国当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给予企业自主决定是否进行对外投资的权利。不过,与其说是国家应该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不如说国家应该更好地做好指引与服务,政府需要避免过度干预,而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马宇说,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更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要给企业更多选择的自由,而非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或行政命令这样的鼓励方式。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放开审批,加强投资便利化,保护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权益。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