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导读

每经网首页 > 股市导读 > 正文

传导效果待观察 创新货币工具能否成常态引关注

2014-12-28 20:54:5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在流动性调节工具创新上有很多尝试,创设了SLO和SLF;2014年又推出了PSL和MLF,并前所未有地多次使用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

目前来看,上述工具可以引导无风险利率下降,但对银行等资金供给方所要求的风险溢价攀升,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效果尚不明确。随着央行打开降息通道,2015年的调控或呈现总量与定向,各期限调节工具交替出现的局面。

长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缺位

2014年一季度以来,单月外汇占款规模一度出现少增甚至减少,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来调节基础货币投放的动力。也正是因为外汇占款的低位增长,为货币政策赢得了更多主动操作的空间,具体体现在央行通过新创的中期、短期工具来阶段性调节市场流动性,指导利率,引导信贷投向。

“现有创新工具已经较为完备,覆盖了短端和中端,唯长端略显单薄,不排除推出期限更远的创新工具,但总体改动空间已经不大。要从根本上增加货币投放及促进信贷投放,需要数量型、价格型货币工具的综合运用。”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2015年可能会创设出长期借贷 便 利 (Long-term LendingFacility,LLF)。当然,如果2015年外汇占款出现趋势性收缩,那么采取降准就是不二之选,并预计2015年会降准两次。

金融对接实体仍有待到位

从2014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来看,这一套调节工具的组合拳打下来,前11个月的银行资金流动性基本保持了适度偏宽松的局面,央行“去杠杆”的努力初见成效。无奈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尚未到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这句话已经被监管层和金融机构喊得声嘶力竭,活水多解渴却难。

“金融体系改革滞后,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央行基准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的差距依然很大,金融脱媒严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有限。”高登资本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刘东亮认为,预计2015年的经济增速落在7%左右的可能性较大,这并不是信贷投放不能拉动经济增长,而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拉动效应正在递减。同时,随着企业债务链条收紧,信贷中票据和短期贷款占比上升,这部分信贷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短期的流动性问题,而非生产经营,因此也无助于经济增长。

2014年11月,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超预期的增长了8527亿元,市场传言央行调整了合意贷款规模,并有意将全年信贷增长目标拉至10万亿。尽管央行并未就此进行回应,但2014年最后两月的信贷投放量很可能超出往年的平均水平,有效稳定了市场对经济的预期。

利率市场化猜测

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出炉,存款利率市场化还会远吗?

随着国务院法制办公布 《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这项历经波折的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工作或将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多家民营银行成立在即,互联网金融浪潮凶猛而至,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也在增强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放开的需求。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已经走出了两小步,温彬认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的策略是2015年上浮上限扩大到30%,并进一步简化存款的期限种类。2014年11月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后,多家银行迅速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反映出存款竞争的激烈程度。

尽管市场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增强存贷比指标的弹性,但并未获得官方的回应。在存贷比指标考核发生变化之前,存款仍然是制约银行放贷能力的重要因素。

“当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起来之后,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就成为一种可能,但肯定给商业银行适应的时间。2015年未必会有如此神速进展,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周期,需要调动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过度压缩利差反而不利于企业获得融资,”刘东亮表示,此外,CD(可转让的定期存单)市场的建设刚刚起步,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CD尚未成型,在完全放开利率上限前,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夯实。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