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能源

每经网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中国整车市场不存在垄断

每经网 2014-07-31 16:43:28

罗磊说:“真正的垄断,在于汽车厂商限制经销商向外销售零部件,也就是人为地禁止零部件流向‘非授权体系’。”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网7月31日北京讯(实习记者 冒诗阳)

汽车业反垄断调查持续进行。

近日有消息称,多名跨国车企中国负责人被发改委“约谈”。随后,奔驰、捷豹路虎和一汽-大众奥迪相继调低了车辆保养费用、车价及配件价格。

“严格说起来,在中国整车市场并上不存在垄断问题。” 7月30日,在《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即2014汽车蓝皮书)发布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做出上述表述。这是他首次回应“汽车反垄断风暴”。

他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品牌数量大概是欧洲、美国市场的好几倍,除了大量外国品牌涌入以外,还有无数的中国本土品牌成长于这一市场,因此,“这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据了解,中国市场上目前的汽车品牌超过百种,且汽车品牌数量却还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汽车品牌“扎堆”的情况并没有让汽车市场的运营变得透明和活跃。根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授权经营”的模式要求汽车经销商必须“听从”汽车厂商的指挥。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汽车业的垄断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一方面,各大汽车厂商之间形成联合,建立价格同盟;另一方面,企业利用自身地位,限制经销商的销售价格和销售区域,由此造成竞争不充分。”

此外据相关协会调查,部分进口车超高的“零整比”令人触目惊心。所谓零整比指的是整车价格和更换这辆车所有零部件的花费之间的比例。此前有统计显示,某德系品牌的零整比高达1273%,即这辆车更换所有零配件所花的费用可购12.7辆新车。

罗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说:“真正的垄断,在于汽车厂商限制经销商向外销售零部件,也就是人为地禁止零部件流向‘非授权体系’。”

但是,整车厂商的担忧在于国内零部件市场的混乱现状。张绥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回想十年前,我们曾经面对过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制止市场上桑塔纳的假冒伪劣配件,而直到最后老款桑塔纳退出市场时,依然有80%的配件是不受我们控制的。”

“现在,我们刚刚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稳定、正规的市场秩序。”张缓新表示,汽车零部件市场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如何建立有关规制,以保证让这一市场的透明合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业反垄断调查,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无疑十分必要的。然而,这毕竟牵涉到诸多跨国汽车公司的既得利益,其推进难度也可想而知。同时,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各个环节上,如何通过法规的完善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也同样有待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提速。

 

责编 杨栋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