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房产

每经网首页 > 房产 > 正文

中国地产:向左走?向右走?

2014-07-11 11:01:34

□刘林鹏

地产江湖,波诡云谲。在剧烈的行业变革之下,房地产业仿佛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有悲观者,亦有乐观者,更多的则是彷徨者。他们内心焦灼着,纠结着,矛盾着,甚至是恐惧着,在左顾右盼之际,迟迟不敢迈出自己的脚步。

今年伊始,地产江湖愈显扑朔迷离。“我对住宅市场不看好。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就是泰坦尼克号,马上就要撞到前面的冰山。”5月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高调看空”,让本已是风声鹤唳的楼市更增添了几分悲情色彩。人们不禁生疑,房产大佬唱衰楼市是“真拐点”还是“苦肉计”?

一系列的数据似乎印证着潘石屹的观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继续增加,且首次出现区域性价格回调。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今年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32%,是2012年6月以来连续环比上涨23个月后首次下跌。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外国投行也跑出来凑热闹。5月,穆迪宣布将中国房地产业预期从此前维持了18个月的“稳定”调整为“负面”。投行巴克莱预计中国内地房地产的衰退趋势将延续至2015年。瑞银则指出,房地产持续大幅下滑将是未来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面临拐点。

更有悲观者抛出了“日式崩盘”的言论。

在行业的悲歌声中,亦有乐观者在大声呼喊。如果非要推选一个代表,非任志强莫属。“我不敢预测明天的房价,但我敢说未来肯定会有一个反弹,”近日任志强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表示,“美国2008年时房价下跌,但现在的房价比2008年时更高。中国即便现在房价出现下跌,但10年之后呢?”

潘石屹、任志强,这两位浸淫地产圈数十载的密友,对于楼市的未来却得出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近期地产江湖亦是风云迭起,激情狂飙与悲情落幕同在。有把多年心血忍痛抛售者;亦有囤积粮草只愿安全过冬者;还有逆势扩张谋求弯道超车者。

是逃离?是坚守?还是扩张?这些看似简单的命题正考验者地产大佬们的商业智慧。2014,对楼市来说,似乎是一个难下定论的年头。

“虽然不再是人人弯腰就可以捡到黄金的时代,但白银仍然是贵金属。”在万科集团总裁郁亮看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岁月,进入了白银时代。调整期的中国楼市仍充满机会。

任何一个行业都必然会经历粗放式扩张到精细化增长,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理性的阶段,而从行业的发展逻辑来看,我们勿需过度悲观。

此外,移动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着每个行业,房地产业亦不能独善其身。地产大佬们开始选择主动拥抱互联网。地产与互联网的携手背后,是高达万亿以上的产业资本暗流在支撑。借此,互联网巨头向线下延伸提升估值,地产商也在轻资产转型中疾进。

在这地产行业大变革的关键期,《每日经济新闻》从本月开始将开设地产月度特刊,希冀与业内人士一起探寻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性格,同一区域的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质。本期我们遴选了在地产江湖中极具代表性的三个派别:渝派,京派,粤派,来深入剖析他们不同的成长基因。

作为地产“渝派”概念的最早倡导者,在新鸥鹏(中国)企业集团副总裁李战洪看来,渝派房企的发展一向较为稳健。此外,城市山水自然的因素,练就了渝派地产规划水平超越其他地产商,它的发展是从立体城市到平面城市,这就好比足球运动员,在高原上进行了长期训练后,到平原上踢球就显得更轻松了;重庆低房价,练就了重庆地产商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渝派园林风格,也是其行走“江湖”的秘诀。

而一直以来,京派地产以“硬朗”著称,尤其是京城央企自恃财大气粗,依然逆势扩张凶猛。

秉承“精细”“灵活”这两大秘籍,让粤派在地产行业的风云变换中,始终能够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翻开本期地产月度特刊,我们将向您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地产江湖。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