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风雨8周年 宜人宜己路——创始人、CEO唐宁讲述宜信成长轨迹

2014-06-27 00:43:36

2006年,当宜信公司租下北京SOHO现代城C座一个不大的办公室时,SOHO现代城还是北京的一个新颖地标。那时,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这些新鲜的词语还不为人知。8年过去了,宜信已经凭借年撮合300亿以上的小额借款,年平均复合增长率200%以上,成长为大型的P2P公司。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行业的领先者——宜信。仅仅经过8年的时间,这家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在全国有几百家网点,数千名财富管家,万余名普惠金融家。

唐宁,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在他眼里,宜信的成长基因极其简单,就四个字:宜人宜己。

倡导信用 拓荒中国普惠金融/

1997年,唐宁在美国念书。曾去孟加拉国学习格莱珉机构小额信贷的模式,当时对一点点钱能够改变贫困农户的命运、给予农户以发展机会的这样一种模式特别感兴趣。

后来,唐宁在纽约华尔街投行工作,也做了相当一段时间和固定收益、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相关的资本市场方面的工作,对美国这种信用体系、信用环境,跟个人信用相关的一些商业模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中国在这方面的机会将非常多。

唐宁回忆,早年自己在做天使投资的时候,投资了几家教育培训类的机构,发现有学员和学员的家长提出边培训边付款,或者先培训后付款的需求。天使投资人就是“既给钱又帮忙”的定位,就去找愿意帮助他们的银行等机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国内外的银行都不愿意做,觉得这样一个大学毕业生人群信用方面不是很可靠。于是,唐宁拿出自己的钱出借给了100位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员,当然那时也做了相应的风控工作。令大家都很惊讶的是,这群学生还款情况非常好,所有同学都还款了,这就是宜信走向普惠金融的出发点。

2006年,宜信公司在北京诞生。从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培训借款开始,宜信踏上了普惠金融的创新之路。至今八年过去,作为中国普惠信用和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宜信帮助高成长性人群建立和释放信用价值,助力事业发展,帮助大众富裕阶层规划财产与管理信用价值,实现稳定、安全的财富增值。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整个社会通过信用的方式进行商业互动,人与人之间形成基本的信任关系一定是大势所趋。

“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在中国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对于发展普惠金融事业意义重大。比如宜信在面向农村和城市的小微企业主,还有大量的兼职创业的工薪阶层时发现,整体的风险基本在可控范围内,这就用实践证实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信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能够通过一种创新的模式,把这个价值释放出来。”唐宁说。

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一直是宜信强调发展的两大业务,那么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战略?

“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战略包括三点:首先,帮助普惠金融的目标人群建立信用;其次,帮助目标人群筹措资金,通过P2P模式为个人理财者解决资金问题,后续宜信将和信托公司开展合作,当然也期待着和银行、保险公司开展合作,这些金融机构都会是普惠金融目标人群的资金来源;第三,帮助普惠金融受众人群能力建设。解决钱之外的难题:例如能不能很好地获取客户,能不能很好地做内部管理等等。宜信则可以结合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大数据等等,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内部管理,宜信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小微企业主能够更好地发展。”唐宁指出。

谈到财富管理,他指出,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帮助中国的大众富裕阶层和高净值客户去做资产配置,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解决他们财产管理的问题,相当于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创新模式 坚持市场选择方向/

8年来,宜信走向普惠金融的道路实际上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困难与挑战来源于大家对普惠金融概念认识的不足和债权转让模式的误解。

所谓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始用于联合国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而国内最早引进普惠金融概念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原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促进网络)。

唐宁告诉笔者,对于普惠金融,过往在实践中有一些比较片面的认识,例如一些人认为是免费的金融或者是低成本的金融,这是不正确的认识。普惠金融应该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主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问题。此外,认为普惠金融应该都得由银行来做,这也是非常片面的认识。应该是通过鼓励多种金融服务形式,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技术,满足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进而去创造一个多层次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

唐宁提出,在金融创新过程也遭遇重重困难;创新本来就不容易,金融创新更加敏感,一些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之中受到很多不解:例如大家长期关注的债权转让模式。宜信之所以选择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当时基于互联网尚未普及,电子签名、身份确认的技术等无法实现即时完成。债权转让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其实就是先行借款,然后再由出借人通过去购买已经生成的债权的方式成为借款人,从而实现一对一的借贷关系;其中不涉及任何资金池问题,而在转让时,原来是多久期限就转让多久,也不涉及期限错配。

唐宁进一步解释说,这种模式涉及资金如何流转和他个人在其中扮演角色的问题,所以引起大家的好奇。美国债权转让模式有一个中间机构Webbank,它能先行出借,然后再去转让资产;但是在中国没有机构在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我本人就成为出借人,即首先我出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人,然后再由其他人购买我的债权,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财行为。”

宜信公司一直遵循 “合法合规、利国利民”的原则。一方面体现在创新过程中的小心谨慎;一方面和服务的客户充分讲解、准确披露。8年来经受了十几万投资者的检验,应该说这种模式是市场的选择。而随着电子签名技术、互联网技术越来越精进,现在这种基于电子签名、点对点的签约比例越来越多,而所谓债权转让模式也逐渐被替代,他期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债权转让模式就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如果早年有这种机构愿意做,比如Webbank,根本就不需要债权转让模式的出现。

谈到面对挑战和困难,宜信能够一路坚持下来的原因,唐宁坦言:首先,宜信做的事情‘合法合规、利国利民’,这是出发点和原则。大原则、大方向是非常的明确,所以不存在类似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问题,工作起来也就特别的有方向。其次,经过8年多的创新实践,一百多万的借款人和十多万理财客户,都积极地参与到宜信创新实践之中,宜信每天都在接受市场的检验、客户的审核、公众的监督,并且能够体会到社会公众需求的迫切性。在过程中,众多小微企业主、农户、学生、创业者的受益也给了宜信发展普惠金融的信心。而随着宜信的引领,P2P现在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值得自豪和骄傲。”唐宁指出。

诚信展业 严守商业伦理底线/

唐代著名政论家赵蕤在《长短经》一书中曾说:“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次论政体也。”简而言之,即任何的事业,得到人才就能兴旺,失去人才就会失败。所以要先注意人才的汇集,其次才能谈及制度的建立。

目前,宜信的管理团队构成是三类:第一类被称作“大海龟”,即过去在国际主流的金融机构长期工作,优秀的,顶级的人才。第二类叫“大土鳖”,在国内主流的机构有多年管理经验,更了解中国市场需求。第三类就是从五六年前开始培养,引进的MBA学员,现在已经成长为宜信主要的管理者和重要成员。

“合适的宜信人,要求做到‘德才兼备,敢担当’:按照有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实在金融领域想做对挺难的,想做错非常容易,所以一定要严守底线,这个底线就是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的底线。一定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成就客户来成就自己,通过造福社会成就宜信,就是这种‘德为先'的准则。毕竟从事风险控制工作,需要从业者对风险有敬畏之心,没有诚信谈不上信用管理风险控制。”唐宁指出。

其次,‘德为先’又要寓教于乐,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去营造轻松愉悦的社区的氛围、共同学习的氛围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枯燥的一味地只是去宣教。

最后,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宜信公司的重大战略举措,每一个管理者,每一个宜信人都要参与到“建设学习型组织”中来,作为学习者最重要的一个维度。一个学习的组织是长线的组织。总之,长期坚持学习是一种谦逊的人生态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进而让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创造卓越的成绩。 (文/丹丹)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