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160场学术会议拉赞助8.2亿 中华医学会被审计署点名

2014-06-26 01:59:1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6月24日,中华医学会因借专业论坛、学术会议捞金,在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被点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中华医学会在2012年至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

一名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表示,由于一些专业领域内运营的行业协会并没有财政拨款的支持,接受企业一定额度的赞助是正常的,这在国外亦很普遍。但问题在于“这个度要掌握好,规则要非常精细,信息披露的要求要精益求精”。

160项学术会议吸金8.2亿

一些中央部门主管的社会组织和所属单位依托行政资源不当牟利的现象,引起国家审计署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国土部与住建部等13个部委主管的35个社会组织和61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达标、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29.75亿元,部分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49亿元。

记者从审计署公布的报告获悉,中华医学会在2012年至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元至100万元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未经批准违规收取资格考试复训费1965.04万元,将618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收入1.14亿元存放账外。

消息曝光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多次联系中华医学会的多个处室,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此事无法作答。

当记者追问是否有渠道能够获悉协会每年的专业学术会议的所有赞助项目、赞助金额以及赞助款项支出明细等信息时,有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士表示,“查不到,不公开。”

问及这些会议的协办方、合作方以及赞助方信息时,对方直言,“每个会不一样,没有可比性,这个说不清楚,他有他的会,你有你的会,各有各的规矩”。

非营利机构“捆绑”企业

记者了解到,中华医学会这一曾经为佳洁士广告打出认证资格旗号,随后又被指证无认证资格的协会,背景耐人寻味。其虽然号称“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实际上却被纳入中央审计范畴。

“药企跟这家协会的关系非常好,国外一些药品要进入中国市场,一定要提前跟他们建立好关系。”其实这些药企看中的不是协会本身,而是其背后强大的专家组。一名知情人士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东窗事发的葛兰素·史克事件,曾一度让相关协会的学术会议举办进程延缓。数据统计显示,中华医学会在2013年的学术会议召开密度低于2012年,会议信息的发布较此前也大幅减少。

“当然,并非所有学术会议都是幌子,这取决于会议的性质,是以交流会为主还是以玩乐为主。有一种确实是学术会议,学术推广是医药行业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上述知情人士补充说。

“中华医学会这么多年一直在收赞助费,但是否全部违规,我也难以定性”。6月25日下午,一名上市公司董事对记者说,根据其与协会合作多年的经验,在举办学术会议时,邀请专家讲课、租场地等都需要付出成本。

在协会没有财政拨款,只能依靠会员会费与企业赞助的情况下,企业提供一些适当的支持未尝不可,“如果是合法合理支出的,收支之间不存在个人行为,我认为是合理的。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则国际医药行业的交流以及相关技术评估评价就少了,这样反而不利”。上述上市公司董事对记者说。

当记者追问赞助费的使用与支出额度以及细项安排上,究竟如何权衡这个度才不算违规时,该上市公司董事直言 “我不方便去评价这件事”,但他认为未来协会内部的管理制度完善,以及执法部门的后续监管完善是不能忽视的。

信息披露体系待完善

未来专业领域的协会发展,如何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寻求生存及良性发展之道?一位公共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这一点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来操作,即举办学术会议协会保持中立和独立性,不应该替企业做广告,不允许会员收回扣,明确自身在行业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不能被企业赞助所绑架。

最关键的一点是,将信息披露尽快提上日程,款项的收取、支出等详细流向向行业内,甚至公众交代清楚,就不会出现灰色层面的利益操控了。

当然,一个机构组织会议总会遭遇缺钱的窘境。筹集会议经费有多个渠道,赞助、广告是必不可少的。这时候企业觉得赞助会议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推介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新客户、巩固老客户,就会接洽组委会。双方一拍即合,谈妥赞助协议,各取所需未尝不可。

上述专家说,因此,除非是内部会议,只要是对外开放的会议,无论收取会议费与否,赞助都有其积极的一面 (索要回扣本就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正当性不容置疑,且效果很可能要好于硬广。

赞助普遍存在于会议和展览,也是一种常态,不能对此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政府资金相对有限的前提下,而且有关部门短期内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负担周期较长的研究时,赞助还是必要的。只是这个度要掌握好,未来的规则要制定得非常精细,信息披露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上述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对记者说。

《《《

审计署: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完整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继6月20日公布11家国企2012年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后,6月24日,审计署发布的官方消息显示,审计长刘家义在“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通过最新审计情况发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不完整。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界定不清晰,将影响国家宏观经济预算的准确性。

预算收支划分模糊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资国企改革紧密相关,是国家审计署高度关注的项目之一。

刘家义表示,最新审计结果表明,虽然中央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决算草案编制较为规范,但各类预算收支划分还不够清晰,预决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其中,就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具体来看,至2012年底,中央部门和单位全资或控股企业尚未全部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但201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未扩大。同时,对财政部持股的中央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缺乏统一规定,执行中标准不一。而且,各类预算中有专项用途的收入不能统筹安排使用,不利于及时发挥资金效益。

在具体预算细项的界定上,审计署直言,存在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界定不清晰的问题。一是收入归属不够明确,如将有公共财政预算性质的船舶港务费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2013年收入44.36亿元、支出43.92亿元。

除了收入归属不明晰,记者发现,还存在对同一项目或企业通过不同渠道交叉安排支出,如对“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办赛经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4个项目,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排专项资金44.89亿元、114.22亿元。

经营预算短板须补齐

如何在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有效规避上述问题的再次出现?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用途上看,有一些支出范围没有经过严格的界定,例如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范围中,还有一些和公共预算范围交叉。

在白朋鸣看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界定不清晰,将影响国家宏观经济预算的准确性,而经济预算对宏观经济具有明显的影响,对国资改革也会有影响,三者界定不清晰不利于改革发展。

他说,因此,未来国资改革的前提是厘清资产,搞清楚国企旗下拥有的企业、动产以及不动产等,从而为改革做好铺垫。现在不少央企或者国企控股单位不在审计范围内,而且在2013年也没有纳入其中,这将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或者其他方式输送利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今后的改革重点方向一是要确保完整性,二是合理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究竟是用于支持社会福利还是社会保险,或者部分支出是否能够与公共预算支出相互交叉,虽然这个问题目前很有争议,但无论如何,边界都应该尽快厘清”。王雍君对记者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