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市场频现热点变“冷” 基金业受困“伪创新”争议

2014-06-23 00:44:3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有人感概,2013年是基金行业真正的创新之年。到了2014年,证监会发布基金“创新11条”,为该行业的创新提供政策依据。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伪创新”也不断出现。业内人士反思认为,仅从营销的角度来制造噱头不能算作创新产品,借通道做业务也不是创新,甚至一些专门为了监管套利的“创新”也不是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市场上出现多种“创新”产品或举措,但在一段时间的热炒后归于沉寂,有业内人士表示,以短时间的成败来评定创新的好坏不可取,要多给点时间来观察。

争议“创新”/

在6月16日举行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上,“创新”被作为重中之重,在年会上被多次探讨。

近日,证监会发布的“创新11条”中,有4条涉及创新,包括推进基金产品创新、鼓励基金业务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和优化客户服务与投资回报机制,为基金行业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2013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基金在货币基金领域成功融合,凭借投资回报和资金运用的便捷性优势取得了对传统货币基金的胜利,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快速成长的新生力量,推动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IT系统建设、客户服务、风险控制等领域的革新。

与此同时,基金产品还在向精细化发展,如股票型基金中出现主题基金、行业基金和风格基金,对冲基金、债券型ETF、黄金ETF、货币ETF和行业ETF等纷纷面市,公募基金还开始主动尝试管理费率创新,股权激励也在破冰。

汇添富总经理林利军甚至感概,在基金行业做了11年,过去一年才是真正创新之年,大创新非常多。

不过,在承认去年基金行业在创新上有突破性的发展之余,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创新也存在着问题。

林利军在会上表示,“创新所有人都在讲,但痛苦的是现在的创新有很多伪创新,特别是金融伪创新很多,而且我自己感受到,我们这个行业,打着创新的旗帜,实际上好像不是创新,甚至有时候是有的打着创新的旗帜,有的甚至是突破监管,有的损害投资者利益,有的是游离在欺诈边缘。”

对于创新,业界的共识是,其本质是提供给客户更多的选择、收益和便利,更好地管理风险,终极目的是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好处,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对于“伪创新”,业内人士认为,无视投资者利益、无视风险是伪创新;对投资者、资产管理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属于伪创新;没有改变金融业的本质,只是为了规避监管,做通道业务的“创新”也应该被限制。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基金公司喜欢跟风,一旦一家基金公司推出某创新产品,不少公司立马跟风申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很多东西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一定的时间段满足了特定的需求,但可能是昙花一现,最终发现它没有可持续的生命力。现在是担心大家缺乏创新力和独立判断,一窝蜂去做一样东西。”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现在说到发展就会提到创新。创新固然重要,但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顺势而为,单纯为创新而创新没有太大意义。

不过,南方某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表示,以正常眼光看待,对营销人士来说,好产品坏产品都得推,只要能盈利、不是诈骗,利用机会营销很正常。

热点变“冷”频现/

尽管众说纷纭,但一个新产品不能以短期的成败来认定成功与否,例如在2012年异军突起的短期理财基金。基金发行低迷时,单只短期理财基金可募集几百亿元,成为了各大基金公司规模比拼的利器,排队等待审批的短期理财基金一度多达20多只。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短期理财基金开始备受冷落,年化收益率低于流动性更好的货币基金,不少短期理财基金一旦打开申赎,便被大规模赎回。因此,短期理财基金一度被认为是创新的失败。

但近期,被冷落许久的短期理财基金发行又现转暖迹象。证监会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7只短期理财产品处于排队序列中。除发行量回升,短期理财基金的收益水平也开始上涨,进入第二季度之后,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回报降至4.28%,短期理财基金则达到4.46%,最高的超过6%,整体高于货币基金。

再如发起式基金,这类基金被市场认为是一种创新,实现投资者和管理人的利益共赢。对于一些刚成立的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低,更容易募集成功,而发起式也可以是比较好的营销噱头。

但是从业绩来看,发起式基金和市场上的普通基金并无二致,目前市场上共有86只发起式基金(A/B/C未合并),其中7只封闭式基金、41只债券类基金、27只权益类基金、11只货币基金。在纳入统计的25只权益类发起式基金中,有14只产品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出现亏损,仅11只获得正收益,累计收益率均值为负。发起式基金实际上是实现了利益共绑,但未实现共赢。

窦玉明执掌中欧基金之后,推出事业部制,在事业部制下,基金经理的收入奖金已不单单与业绩挂钩,还与产品的规模成正比,甚至与团队运作成本相关。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刚刚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在推进事业部制上不遗余力,事业部制在基金行业迅速发酵。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业内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实行事业部制的一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并未如预期那样好起来,而是出现了分化,例如招商基金,该基金旗下产品在2013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大多位于同类产品的中游位置。而2014年一季度,招商基金表现最好的几只基金如招商安泰股票、招商安泰平衡、招商核心价值、招商中小盘、招商优势企业等,均排名位居同类产品的前20%。与之相对照的,则是招商优质成长、招商大盘蓝筹、招商行业几只基金排名远远落后同类产品中值。有人士认为,基金产品被基金经理“承包”后,公司内部协作气氛较以往差了不少,大家做了一些重复的工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仅仅以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来评定基金事业部制的好坏不可取,事业部制与基金员工持股一样,可能是中国基金业未来十年破局的重要尝试,要多给点时间来观察。

“应该允许基金公司试错,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激励,还有一个行业需要突破的地方是要学会如何关闭一个基金。这其实对创新是有正向激励的。”上述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称。

针对未来基金业的创新方向,林利军表示,“基金行业未来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分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基于大数据的创新、产品和机制的创新以及跨境投资”。

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则认为,基金行业未来创新的重点是建设现代资产管理机构,在资产证券化、对冲、国际化中寻找机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