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股市导读

每经网首页 > 股市导读 > 正文

百家公司忙打年报补丁 信披“续集”故事多

证券日报 2014-06-11 07:27:50

专家表示,一旦补充披露的内容涉及重要事项,很有可能会造成虚假陈述,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本报记者桂小笋

2013年年报披露已过去一月有余,但年报的行情却并未结束。昨日晚间,大江股份(600695)、开创国际(600097)、斯太尔(000760)等公司陆续发布更新或修订后的2013年年报。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今年5月1日以来,两市共有103家公司发布更新或修订后的2013年年报,而从这些被更新或修订的内容来看,则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从这些公司对信息披露打“补丁”的出发点来看,有些上市公司是自己发现信息披露有遗漏之处并主动发布“补丁”公告,而有些上市公司则是被监管部门在事后的审核中发现信息披露有不当之处,要求公司发布“补丁”公告进行说明。

例如,大江股份在昨日晚间的公告中称,公司此前发布的2013年年度财务报告对委托理财情况有所更新,此前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共有2笔委托理财,总金额为4350万元,实际获得收益共计约119.82万元。但是,更新后的理财相关信息却显示,公司报告期内有42笔委托理财,总金额为5.179亿元,但实际获得收益仍为119.82万元。

对于变更这些信息的原因,大江股份并未在公告中予以说明,不过,从这些委托理财发生的时间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时效都非常短,有些单笔产品的持有时间甚至只有3天。

而开创国际的更正公告则显示,更正过后,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发生变化,此前的报告中,前十大股东共有4名机构股东和6名自然人股东,而更正过后,前十大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变成7名。

和前两家公司不同的是,斯太尔补充披露的内容是应监管部门要求而发布在。公司称,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对年报的事后审核中关注到一些问题:比如公司此前收购的项目进展状况,关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等。公司此次在补充公告中都进行了解释。

对于上市公司屡屡出现的打“补丁”行为,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定期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对公司基本面判断、风险把控及投资判断的重要依据。如果上市公司总是出现打“补丁”的情况,难免显得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对定期财务报告的披露态度不够谨慎,而且一旦补充披露的内容涉及重要事项,很有可能会造成虚假陈述,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责编 叶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