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部

每经网首页 > 全部 > 正文

杜静:警惕反市场力量扭曲第三方支付业务

上海证券报 2014-05-15 10:10:31

在由第三方支付带来的我国支付市场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滋生和裹挟了若干不健康因素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在由第三方支付带来的我国支付市场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滋生和裹挟了若干不健康因素。需要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前提下,通过寻找参与各方的“最大公约数”来调整和规范。面对新挑战,支付市场参与各方,都需回归本源,尊重规律,敬畏规则,调整心态。

文/杜静

以“余额宝”类业务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第三方支付成了“殃及池鱼”的第一个对象,市场相关各方台面上争论和私底下激烈博弈不曾停歇。在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做出了新规范和要求后,市场并未平静,甚至还弥漫出一股狂躁情绪:认为这一政策限制了民众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价值期待保持均衡的实现能力,有一种利益的相对剥夺感。

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目前全部支付结算业务中所占比重不超过5%,但势头强劲,保持着年50%以上的增速。这不仅影响和改变着我国原有支付市场的生态格局,而且主导和引领未来支付市场的发展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新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中,也滋生和裹挟了若干不健康因素,正积聚并形成反市场的力量,干扰和扭曲第三方支付市场关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其采取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从商业银行来讲,他们“舞”的是期望收紧第三方支付业务之“剑”,比如出现了以“控制交易额度和频率”为主要特征和内容的市场行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理由是,如果缺乏遏制与控制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会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巨大冲击,产生系统性风险。其实,以系统和全局而言,任何时间内资金的支付形态、方式和数额,与市场的流动性总体状况和程度并无关联。因为在剔除外汇结汇、央行货币发行和商业银行信用创造三大因素后,市场的流动性总量总是衡等的,而真正影响市场流动性结构的,是由于客户的变化出现的不同商业银行间、不同时期的流动性强弱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形成单个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但并不构成金融市场的总体和系统性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在“风险和流动性”大旗下,“舞”的是以自我为中心、释放经营压力的“假剑”。

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讲,他们“舞”的是希望宽松第三方支付业务之“剑”,比如出现了人为模糊第三方支付结算性质、条件和方式的市场行为。他们的主要理由是,第三方支付若干附带条件和流程的设定,成了商业银行垄断经营的新因素、新动力以及金融创新的新枷锁。其实,商业银行并不具有垄断支付结算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结算的条件和能力。任何商业银行的客户总是动态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资金支付结算的非唯一性。商业银行可以延缓、影响甚至改变某一笔资金的支付方向和性质,但不能改变资金不支付的事实。另外,第三方支付结算方式、条件和流程的必要约束,不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前提性条件和必然性障碍,而恰恰是以利用制度漏洞和不足的创新无法持续。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便利的预期下,“舞”的是挣脱约束、拓展生存空间的“虚剑”。

从资金持有者来说,他们“舞”的是要求放活第三方支付业务之“剑”,比如出现了“坐支”或绕开正规支付体系转移资金的市场行为。他们的主要理由是,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面签”的规定,弱化了其“快捷支付与多样化增值”的权利和选择。其实,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资金支付本质上已没有快捷和不快捷之别。就除信用卡还款存在资金“在途期”外,所有的支付结算都能做到资金当日到账。因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即账户积数是以“天”为单位核算的。资金的实时到账、2小时到账和当日到账,对于资金时间价值而言,并无区别。第三方支付的规范和管理,并不影响资金持有人的投资选择和价值增值。所以,资金持有者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舞”的是增加选择机会、无风险获取资金溢价权利空间的“盲剑”。

资金的支付和转移,是表象。客户关系的变化和转移,才是本质和关键。这也是第三方支付业务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和直接原因。之所以市场的参与各方左顾而言他,言而嗫嚅与行而趑趄,实在是各有隐痛:商业银行不甘心原有的低成本业务几乎不设防地从第三方支付的通道快速流失;第三方支付机构希望借力互联网金融,在类似于赌注高收益的冒险中,从第三方支付上打开缺口,急剧形成和快速拥有新的客户群体;资金持有者当然知道资金支付规范程度与安全的关系,他们毅然决然地参与,既有前期试水过程中得到的甜头,也有政府托市的心理预期支撑。这些因素和行为的叠加与交织,使第三方支付市场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扭曲。

对当下第三方支付业务中存在和出现的“假现象”和“假动作”,需要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前提下,通过寻找参与各方的“最大公约数”来调整和规范。第三方支付应以安全支付为前提和目标,在“便捷服从安全”的原则下,力求过程透明、流程经济、体现互动;第三方支付应以独立支付为基础和属性,在“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下,分离和分隔市场不同参与者由于利益格局和预期的影响附加给第三方支付的变异性条件与流程,做到“清洁”支付;第三方支付应以动态支付为手段和特征,在“多样性+灵活性+补充性”的原则下,协调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实现“全天候”支付。以此避免商业银行以金融安全为借口的封闭,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快捷支付为借口的违规,资金持有人以价值增值为借口的盲从。

支付结算是社会财富转移的手段和载体,支付结算方式及其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状态与结果。可以预料,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在社会全部支付业务中的比重,会急剧提升。而且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方式也会提出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支付市场的参与各方,需要回归本源,尊重规律,敬畏规则,调整心态,务实应对。

(作者系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流动资金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起草专家之一)

责编 邬晓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