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双面刘益谦

2014-04-28 00:34:50

资本市场上著名的“法人股大王”,中国收藏界最有名的藏家之一,并且和夫人一起创办了龙美术馆。这就是刘益谦最广为人知的两个身份,看似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他都玩得游刃有余。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资本市场上著名的“法人股大王”,中国收藏界最有名的藏家之一,并且和夫人一起创办了龙美术馆。这就是刘益谦最广为人知的两个身份,看似完全不同的领域,但他都玩得游刃有余。4月27日,刘益谦作为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公益演讲第九场的主讲人,与读者分享作为投资人与收藏家的双面人生。

《《《

资本“猎豹”刘益谦:股市获利空间渐小 静待时间窗口

每经记者 岳琦 发自成都

作为福布斯富豪榜的 “常客”,刘益谦被冠以各种头衔,比如“中国巴菲特”、“法人股大王”、“草根富豪”、“资本猎豹”等等,但是近年来,刘益谦更广为人知的头衔悄然变为收藏家、美术馆创始人。其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频出手带来的风头,甚至渐渐高过了他20多年的资本市场战绩。

昨日(4月27日),刘益谦受邀参加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活动,曾经在成都红庙子股票市场掘金的刘益谦在演讲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畅谈资本市场驰骋经验和股市投资的机遇,并为投资者提出了建议。

作为天茂集团实际控制人的刘益谦对上市公司经营和投资都胸有成竹,虽然目前关于刘益谦的新闻大多关于艺术品收藏,但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承,其更多精力还是在资本市场。谈及A股市场,刘益谦直言,其对股市不离不弃的唯一原因就是在等待萎靡之后的时间窗口。

谈股市:现在最好不要多动

每日经济新闻 (以下简称NBD):您涉足资本市场20多年,甚至被称为“资本猎豹”,怎么评价自己在资本市场的发展?

刘益谦:20多年过程中,就我自身来说,我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积累了财富。当年买股票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股票,连股票方面的书都找不到。20年前我跑到成都红庙子,股票像摆地摊一样,那时候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NBD:在A股市场众多的定增融资中,您是如何精准投资有利可图的项目?

刘益谦:我认为市场很难做,现在整体市场在下降,不好操作。定增这块比较难,市场越来越萎靡不振,怎么可能获利?市场没有热度,比较低迷,获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有些几乎没有空间。

A股市场唯一吸引我的是它的时间窗口,这么多年萎靡不振,从经济振兴这个角度看,股市有可能会产生比较乐观的行情,所以这也是我不离不弃这个市场的原因。不然我去跟它玩什么?原来我给人家讲故事,现在人家给我讲故事。

NBD: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给投资者?

刘益谦:最好的经验是现在不要多动。

NBD:大概还要等多久?

刘益谦:等多久就是等机会,我认为这种机会是大家看得见的。现在不动比动更好。

谈机遇:国企改革推进,我肯定参与

NBD:有人认为您在资本市场积累这么多财富,可能是因为进入比较早,您怎么看投资机遇?

刘益谦:我初中没有毕业就出来在社会上赚钱。那时候想法比较简单,我们追求的是万元户,后来成了万元户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走下去,不能赚了10万元以后就停滞了。

在资本市场,我有比较好的运气,没有好运气也走不到今天,但是任何运气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机会来了,没有准备好就会与机会失之交臂。另外,我感觉我这么多年还是虚心学习的,不同的投资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给我讲,我倾听别人的意见,加上运气,所以我走到今天。

NBD:您觉得除了运气之外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益谦:准备。

NBD:哪方面的准备?

刘益谦:准备多了,对细节的观察、敏锐的判断等都是准备。

NBD:您刚才说您遇到的机遇比较好,您觉得现在A股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有人觉得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没有十年前那么好。

刘益谦:A股市场20多年来,从规模和成交量来说,是世界上领先的,规模大、品类多,大而全。但细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到目前这个阶段,我认为“股市”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更不要说投资者,比如要不要发股票,发好还是不发好。

前一段时间整个市场比较低迷,局部还好一些,比如创业板。那时我们打局部作战,现在局部作战也不能打了,市场都迷茫了。说是创业板在调整,如优先股、国企改革等,但这些至今还停留在讲的层面上。我认为,国企改革不是新鲜词,十几年前就讲过,现在的力度可能和十几年前没法比,盘面中也看不出国企改革的亮点。

NBD:国企改革进一步推动,您会参与吗?

刘益谦:我肯定参与。从整个资本市场、时间窗口来说,市场的低迷时间不短。关键是从监管角度来看,会对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置,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但从活跃市场的角度,也需要有所考虑。

谈投资:做实业不亏钱就是好企业

NBD:天茂集团正在退出国华人寿、天平车险两家公司,很多人将这解读为您的套现离场?您是如何考虑的?

刘益谦:不能这样简单来看。天平车险是天茂集团和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安盛保险合资的。从目前的合资架构来说,我认为很多年以后,股权转让价格远远高于目前二级市场的流通价格。好的兼并重组并购要远远高于IPO的估值。我们转让了天平车险大概4000多万股,拿回来4亿多元,从投资收益讲还是赚了不少钱的。

对于国华人寿来说,目前还是亏损期。而天茂集团的本业是医药化工,产业本身有一点难度,加上国华人寿这几年正在投入期,它的亏损也影响到天茂集团,对天茂集团财务方面的压力特别大,而且现在天茂集团也不是控股股东,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说,我感觉到再拿着意义不大。从董事会角度来看,我也希望通过挂牌的方式把股权彻彻底底地转让出去,天茂集团的股权投资还是获利的。

NBD:前段时间,国华人寿参与了太平洋证券定增,有媒体解读您的出手颇有深意,您怎么看?

刘益谦:我们只是从太平洋证券的角度来看,绝对没有深层的意思在里边,只是一个简单的投资。我看股价不算高位,就是产业投资,我每股5.3元买的,一年以后每股5元我会卖掉,6元也会卖掉,就是这样简单的投资行为。

NBD:您之前涉及金融比较多,怎么看待金融和实业的关系?

刘益谦:目前我认为中国做实业比较困难。

NBD:您也有一家公司在做。

刘益谦:怎么做怎么不赚钱,这个环境不行。这个市场大家都比较急,感觉投了就能赚钱,投下去,还没有做,已经是死路一条了,产业完全过剩了。所以,几乎现在能做下去,不亏钱的企业就是好企业。

谈收藏:艺术品不买贵的可能变废纸

NBD:您之前说过“股票是买便宜的,艺术品买贵的”,能解释一下吗?

刘益谦:股票贵的话,掉价的风险大。艺术品如果不买贵的可能买的就是废纸,因为它艺术性好,价格才贵。

NBD:股票的价格高是不是说明大家对其的估值更高?

刘益谦:这要看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里。如果我认为这个股票50元,市盈率很高,那这个股票就不算高的,算便宜的,还是要看公司,不能简单地说高和低。

NBD:您拥有20多年的收藏经历,有没有自己走眼的事情?

刘益谦:艺术品我不懂,我说的是实话。因为我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必要。天茂集团是上市公司,做医药化工,我是董事长,我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化学家吗?没必要。

NBD:有人说您的出现搅乱了收藏市场的价格,甚至有人称您是“炒家”,很多藏品可能一百年都解不了套,您怎么看这些评价?

刘益谦: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30年前我们都一样,一穷二白,差距都是非常小的。30年的这个过程是怎么样的过程?有成功人士把握机会,努力奋斗的机会。有杞人忧天,感觉命运对他不公的人。

至于我买的东西贵不贵,不是说一百万的东西我突然之间要叫价一千万,那是我买的是贵了。我花100万买的东西,99万是你叫的价,98万他叫的价,我只比他贵2万,有什么贵的?

谈身份:收藏家还是投资人?

NBD:现在更多的精力是在投资艺术品还是资本市场?

刘益谦:还在资本市场。

NBD:艺术品投资只是您的业余爱好?

刘益谦:艺术品不叫投资,我刚刚入这个行的时候,是艺术品投资。

NBD:现在是收藏的心态?

刘益谦:也不是收藏的心态,我收在收,我不藏,我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了就不叫藏了。

NBD:您是“会赚钱的收藏家”还是“爱收藏的投资人”?

刘益谦:我觉得这个比较难回答。我认为投资人和收藏家,看起来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这里有一定的必然性。被称为收藏家,这个人一定要有资本才会成为收藏家,这是基本要素,所以很难区分这个行为是投资还是收藏。

20年前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纯粹的收藏市场,很少有人通过投资获利,当时我用收藏的心态进入了投资市场,我认为我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用投资的心态进入了收藏市场。

到今天,投资和收藏的阶段,我都走过来了。很多人就想问我,投资这个艺术品成功吗?投资艺术品获利了吗?我用我的行为回答,我原来用投资进入收藏市场,到一定程度以后,收藏成功和投资成功,不只是单单卖这件东西获益多少,我现在开美术馆比那个成功还要大。

NBD:您觉得收藏跟投资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刘益谦:共通的地方就是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喜欢。对于艺术品来说,有艺术价值才有市场价值。美的东西是大家喜欢的,艺术品能给你带来美的感受,同时能熏陶和增加文化修养。股票也一样,能涨的股票大家喜欢,跌的股票大家不喜欢。

《《《

收藏“巨鳄”刘益谦:中国古字画鉴定标准混乱

每经记者 江然 杨珺 发自成都

刚刚才豪掷2.8亿港元购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刘益谦站在了众人面前。这位隐形富豪因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只买贵的”而被推至聚光灯前。

“我感觉自己已经过了从投资艺术品获利的阶段。”昨日 (4月27日),在参加成都商报“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时,为了避免被贴上新的标签,刘益谦这样对众人“澄清”道。

实际上,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刘益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人物,而这位一向以大胆自称的收藏者也在今年遇上了绕不开的话题:从年初就闹得沸沸扬扬的“《功甫帖》真伪风波”。

“实际上,《功甫帖》事件折射出的是中国古字画收藏界鉴定标准的混乱。”他在演讲现场坦言,“众人都在猜,只是猜也要凭着良心。”刘益谦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风波,推动鉴定方式从传统目鉴向高科技鉴定转变。

“投资股票与艺术品相通”/

刘益谦14岁就辍学,分享起人生经验总爱强调自己“只有初中学历”。17岁时刘益谦就靠着做皮包生意成为“万元户”,后来他当上国有工厂的工人又辞职下海,花6000元考驾照,再买车,做出租车生意……在积累了一定资本后,刘益谦抓住机遇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0年初,他用1万元以每股100元的价格买进豫园商城的职工原始股,共计收购100股。到1992年时,豫园商场涨到每股1万元,刘益谦几乎在顶点抛出,净赚100万元。

而关于刘益谦另一个反复流传的发家故事,则是他的“法人股大王”称号。2000年,刘益谦成立了“新理益”。其时,转配股的流通已开始提上日程,国有股市价减持的政策意向亦露端倪,这样的信号让刘益谦嗅到法人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

通过新理益,刘益谦开始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大肆收购。据媒体此前报道,新理益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累计约2.5亿股的法人股,“法人股大王”的名头因此而来。刘益谦低价吃进的法人股,不仅可通过将其质押给金融机构盘活资金,且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还能倒手变现,攫取价差。

刘益谦常被贴上“草根富豪”的标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什么都不懂,就是胆子大。”昨日(4月27日)谈及初入艺术品领域时的无畏,他亦戏言“我太太嫁给我的时候,就感觉我胆子大。”而熟悉这位收藏家的人都知道,夫妻二人一位专攻中国传统古字画,一位收藏油画,两人共同出现在各大拍卖场上,早已成为一道风景。

据媒体此前梳理,从1993年参加第一场拍卖会开始,20年来刘益谦和太太王薇已经多次大手笔买入多件珍稀艺术品。除了2013年5月10日收入囊中的张大千的《红拂女》,他们还曾以3.08亿元的天价拿下了举世瞩目的王羲之《平安帖》、用1.14亿元买下陈栝的《情韵梅花》、以6171.2万元拍下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在拍场上叱咤风云的刘益谦是否把投资资本市场的经验用到了艺术品上?实际上,在他看来,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艺术品,都是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从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二者是相通的。”

“价值发现不等于一块钱的东西发现到一百块钱,也可以从一千万的东西发现到一亿,只是高点不同而已。”他在演讲现场说,“艺术品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同时也在传承的过程中,带给人类快乐和喜悦。”

至于股票与艺术品之间的区别,刘益谦认为,“艺术品不像股票这么多,艺术品只是分门类。鸡缸杯只是瓷器门类的一部分,股票是越卖越多,艺术品却是越来越少,股票涨了马上可以发,是源源不断、可以造的。虽然艺术品交易方法是一样的,但本身不同,只能越来越少。”

在投资艺术品领域20年未曾失手的刘益谦看来,“自己已经过了通过投资艺术品获利、彰显成就的阶段。”现在的他更多地希望外界用这场演讲的主题来定义自己:收而不藏,贵在分享。

《功甫帖》之争拷问收藏鉴定标准/

中国文物网提供的数据亦显示,中国目前搞收藏的人数超过8000万人。伴随着繁荣发展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由来已久的鉴定积弊问题越发凸显。

艺术品鉴定行业乱象丛生,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缺乏统一标准、鉴定行业准入制度不规范则是乱象根源所在。这不仅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也打击了公众参与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业内人士亦指出,艺术品鉴定必须走规范化发展之路,从法律、政策、鉴定方法等多方面下手规范。

而有20余年收藏经验的刘益谦丝毫不讳言自己最近在业内颇具争议的一大收藏《功甫帖》。该作品是刘益谦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竞得的,本是难得的一副苏东坡作品,现场竞价从底价30万美元开始拍卖,竞拍至800万美元。但自竞得以来,刘益谦就与上海博物馆展开了口水仗。

今年1月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通过两篇长达14000余字的研究文章,详解为何这5000万藏品系伪作。主要观点为,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在唐宋时主要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

今年2月18日,为回复上海博物馆的质疑,刘益谦将本打算在上海浦西龙美术馆开业展出的《功甫帖》提前亮相,并召开了发布会。发布会上,刘益谦用高清影像和高倍扫描仪对《功甫帖》做鉴定,公开的影像资料包括 《功甫帖》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现场还用手持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放大扫描,试图推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的观点。

在刘益谦看来,作品的真伪虽重要,但博物馆专家对于私人收藏品的评价难以接受。他此前接受上海《新闻晨报》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曾因为《功甫帖》拜访过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刘先生,东西你捐给国家,我出意见。现在这东西是你个人的,有规定,我不能说话。”刘益谦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学者。”

不过,《功甫帖》确实也反映出目前字画收藏界的行业问题。摆在收藏界眼前的问题是,具有经验的收藏界人士或艺术家不轻易评论作品的市场价值,整个收藏行业标准的缺失成为行业理性发展的一大障碍。

“《功甫帖》事件实际上折射的是中国字画收藏界标准混乱的问题,我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让收藏的标准从目鉴逐渐过渡到凭借高科技的鉴定。”刘益谦在演讲中称,从事字画鉴定的不少老先生有很强的实战经验,同时自己也是艺术家,目鉴具备一定水平。“但这批知识分子一般是不说话的,艺术品的利益很大,利益面前一般人很难把握自己,真正的知识分子从来不参与市场的鉴定。”

据了解,目前我国字画的鉴定仍然以目鉴为主、考订为辅。刘益谦认为,字画的鉴定应逐渐向高科技过渡。

对于传统目鉴和科技检测两种方法,著名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李辉炳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搞科学鉴定的人要充分认识到传统鉴定方法也是科学的,因为传统鉴定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依据科学方法来进行的,依据的是时代的文化特征,利用大量的资料,最终整理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鉴定规则。而搞传统鉴定的专家学者,也要充分认识到科学鉴定的科学性,不能盲目的“唯经验论”。

在此后的3月26日,浦西龙美术馆开馆前两天,上海博物馆两位研究员继续在《东方早报》等媒体发表文章,从鉴藏印章角度提出《功甫帖》为伪证。而刘益谦并未再次公开作出回应,直至昨日在成都的此次演讲中提及。“《功甫帖》上没有梁清标的印章,并不能证明他没有收藏过这幅作品。梁清标收藏的一些作品目前在故宫也展出,但是并没有他的印章。”

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涛也曾就《功甫帖》一事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诸多观点,如:“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地强调和规定博物馆专家的职责,禁止专家到企业兼职;不许可以博物馆专家身份在市场上做鉴定和评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的官方文物专家们应该多讲文物历史知识,避谈真伪和价格”等。

刘益谦表示,为记录此次的争议,在新开业的龙美术馆已用50平方米的空间来展示这次的真伪 《功甫帖》之辩。

(实习生丁舟洋、黄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