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

每经网首页 > 热点 > 正文

国务院定向降准非宽松 大范围降准降息条件不具备

中国证券报 2014-04-22 14:56:54

“这次国务院推出的针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政策,既不是货币宽松的开始,也不是货币宽松的结束,就是金融加大支持三农的一个政策,没有必要做过多解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他表示,目前还看不到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但贷存比取消的可能性大。

李慧勇表示,近期各家机构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关注度提高,但这次国务院推出的针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政策不是信号,一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稳增长,抓改革,支持三农,以及扶持就业。定向降准并不是出现在稳增长部分,而是在支持三农部分。二是这个政策在2012年就已经引入,这次是进一步完善,并不是新政策。

他表示走访机构调研显示,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1、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还是偏紧;2、会不会降准或者降息;3、贷存比是否会取消;4、如何看待国务院的定向降准;5、扩大财政支出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首先对于货币政策宽紧问题,李慧勇表示,1、由于传统的数量调控正在让位于价格调控,以及货币政策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价格目标,判断货币政策松紧也应该主要看利率变化。如果利率总体下降,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如何,都应该视作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利率总体上升,无论是公开市场操作如何,都应该视作偏紧的货币政策。从今年的情况看,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先是短期利率下降,最近长期利率也开始下降,货币政策毫无疑问应该是宽松的。因此,在市场争论今年的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的时候,申万一直强调尽管今年货币政策基调仍然宣称是稳健,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总体是宽松的。

其次,在货币政策已经宽松的情况下,尚看不到进一步降准或者降息的可能。借鉴2012年降息和降准的经验,如果要降准和降息,需要的条件,包括:1、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2、利率大幅度上行;3、CPI涨幅回落;4、经济增长持续回落。如果出现这些条件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降准降息的可能将提升。

不过,他表示,贷存比取消可能性很大,不过在程序上需要先修改商业银行法。在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单一的情况下,贷存比无论是作为流动性监管指标或者是贷款额度控制指标都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贷存比的弊端,日渐显现。一是存贷比考核导致商业银行的冲时点行为,是月末尤其是季末利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二是有更完善的指标代替贷存比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巴塞尔协议III中已经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来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这两大指标覆盖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更全面,比存贷比这一传统指标更准确。三是由于存款分流严重,2013年中商业银行贷存比72.4%,已经接近75%的监管红线,开始对贷款产生限制,对于银行经营不利,也无助于实施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不过存贷比的取消,涉及到商业银行法第39条第2款的修改,因此具体什么时候取消要取决于立法的进程。

责编 叶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