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薛亮:外资种企是压力又是动力

每经网 2014-03-04 08:43:2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研究员薛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企业是威胁,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要力求提高我国种业的竞争力,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

每经编辑 金微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在外资种业抢占国内市场的背景下,我国种业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研究员薛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企业是威胁,对我们是压力也是动力,要力求提高我国种业的竞争力,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

作为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种业问题受到格外关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 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建设种业强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根本性的保障,提出逐步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

去年“两会”时,薛亮就曾呼吁推进种业科企的合作,今年种业问题依然是他关注的焦点。薛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国务院连续下发两个文件,主要也是为了推动商业化育种的发展,主要由企业来承担育繁推一体化的任务。“以前科研作育种,企业卖种子,两个中间是断开的。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推动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的联合。”

在薛亮看来,种子商业化有自己内在的原因。比如像农业技术推广就很难进行商业化推广,而在市场上能够进行商业化的而且较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种子是比较明显的产品,“可以通过销售把种子投入的成本收回,在商业化中实现优良品种的推广。”

在国家积极整合种业资源时,洋种子公司也在国内攻城掠池。目前,世界种业巨头已纷纷进军中国,并在我国蔬菜、玉米种子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快速抢占我国种业市场的洋种子对我国民族种业形成严峻挑战。

当被问到外资种业是否对中国种业安全造成影响?薛亮表示,目前有些政策在调控,比如外资进入我国在股份等方面有些约束。

薛亮说,之所以出台文件,之所以推动商业化育种就是要与国外企业竞争。“过去小而散的种子公司没有办法与国外企业竞争,要有竞争能力必须做强做大,把育种和销售绑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逐渐与国外企业竞争。”

薛亮表示,国外企业是威胁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力求提高我们的竞争能力,推进科企合作是迅速提高种业整体竞争力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