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公司

每经网首页 > 热公司 > 正文

变废为宝 虹华环保打造千万级产业

2014-02-14 01:01:3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贺华玲 成都摄影报道    

每经记者 贺华玲 成都摄影报道

印制线路板相当于电子产品的“心脏”,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印刷线路板的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制造所需的蚀刻液,带来大量含有铜、锡等重金属蚀刻液的污染源。

这些在生产者看来颇为头痛的污染源,却让韦建敏嗅到了商机。他创建的成都虹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虹华环保),成为业界“黑马”,年产值超过千万元。

此外,他还创新了盈利模式,不通过产品赚取利润,而是通过与客户“合作”方式,待“变废为宝”,提取出的重金属变现后再分成。

“我只是运气比别人好而已”/

黑框眼镜,个子不高,一丝不乱的头发,32岁的韦建敏笑称自己,“长了一张70后的脸”。从26岁就开始筹备创业,如今公司已是年产值过千万元,他也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

“我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了点而已。”说起如今的成就,他淡然一笑。

目前,韦建敏创建的虹华环保,专注于重金属废水的环保处理解决方案及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等,为印制线路板行业、有色冶金行业、电镀行业重金属废水提供循环再利用的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

公司生产的设备包括贵金属回收系统、酸碱蚀刻液循环再生系统等。目前,可通过封闭式自体循环和金属无损分离技术,将印制线路板生产企业含铜废水中的铜离子还原为高纯度的电解铜板,为客户带来环保效益的同时,还可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业内在处理这些含重金属污染物时,往往是先将其做成含金属的污泥,再从这些污泥中分离出重金属。这样的处理方式分离成本高,碍于技术有限或成本考虑,还有不少企业则将其以深埋入地下的方式处理,这也造成了重金属的极大浪费且对环境的污染。虹华环保的封闭式自体循环和金属无损分离技术则避免了上述缺陷,不仅环保,还能“变废为宝”,为客户带来经济收益。

“该技术已在川渝、华东和川南地区多家线路板厂得到应用。”韦建敏表示,目前,该技术已经通过四川省环保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和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的检测,经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验收,该技术处于行业内国际领先水平。如今的虹华环保拥有40多项专利技术,还有40多项专利发明在公示阶段。

创业只剩千元没说“散伙”/

韦建敏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硕士毕业之后,到了华为成都研发中心工作,第3年就当上部门经理,年薪20多万元。2007年,在一次去深圳出差的飞机上,韦建敏在与邻座闲谈中发现,对方经销的线路板药液成本低、质量高,在成都市场还是空白,他从中嗅到了商机,立即提出代理要求。此后的周一至周五,他在华为上班,周六、周日则做药液销售。“进价2~2.5元的药液卖5元左右,每月收入一两万元。”

和很多电路板企业打交道后,韦建敏又发现,一些商家还从电路板企业回收废水,并从中提取锡赚取二次收入。很快韦建敏发现,从废水中除了能提取锡,还能提取铜,只是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会造成二次污染。

“中国铜消耗占全世界四分之一,其中30%用在电子行业,每月进入电子废液的铜就有3万~5万吨。”按照市场价,这些铜的价值是15亿~20亿元。他到一家企业进行了实地探访,了解相关技术,看见的却是这家公司提取铜后,把剩下的废水排入了附近的一条河里。

为何不能生产一种系统,把工业废水中的金属提取出来后,再让这些废水循环使用呢?2009年,他拿出自己存下的40多万元,拉上自己的高中同学和表哥到绵阳一个大山沟里埋头试验起来,他甚至还把父亲也从山西老家“忽悠”到了绵阳,为他的团队做饭打杂,省下雇人的钱。租下约400平方米的简易厂房,厂房既当试验地,也作为药液代理仓库。5个人的创业团队,在山沟里扎根半年多,2009年9月,电解铜技术终于被攻破,样机生产出来。

可这时,40多万元的创业基金也用完了,“账户上只有1000多元。”维持生活都成了困难,还要支付厂房租金、购买废液等,创业难以继续支撑,韦建敏想到了“散伙”。吃“散伙饭”的那天,看着“战友”们身上被强酸强碱烧出的破洞,手指也被烧成黄色,韦建敏最终没能说出“散伙”二字。

后来,韦建敏借来2万元,并把车子房子抵押贷款,成立了虹华环保。

独特盈利模式吸引客户/

“第一单68万元。”公司成立后,韦建敏凭借在线路板行业中建立的人脉,虹华环保签到了第一个单子。

“当时,由于属于创新技术,还没有人试用过,设备成本高昂,难以说服对方购买产品。”韦建敏回忆,那时,他就提出让客户免费试用样机,从废液中提取金属后变现了,再抵设备钱,这样对方才得以动心。最终设备成功运转,从废液中提取出铜,每月提取1吨,1吨价值5万元,就这样不到两年的时间,样机成本就收回,还有所收益。“扣除成本,刚刚可以养活五六个人的团队。”技术研发出身的他,起初不懂市场、不懂管理。“主动寻找客户,并不认识对方,站在厂门口转来转去,和门卫打个招呼都觉得困难。”韦建敏就这样摸爬滚打过来,团队也渐渐壮大。

“艰难起步时刻,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给了公司很多支持。”2009年,韦建敏毕业3年,成都高新区创新中心给了虹华环保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免费提供了场地,“孵化支持对我们影响很大,一是有了创业氛围,团队士气很足;二是有了正式的办公场地,对谈客户、谈融资很有利。”

此外,韦建敏还被推送参加“2010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奖”、“2010成都 ‘天府新谷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大赛,其项目技术很快引起行业关注,2012年产值上千万元。

据韦建敏介绍,目前,公司的盈利模式采取与客户“合作”的方式,客户垫付产品成本,公司生产出产品,并负责运营,待从废液中提取金属后,再变现,按约定比例分成。

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至川渝、华东、华南地区。韦建敏表示,除了电子制造业,公司下一步将涉猎冶金、矿产等领域,这方面公司已经具备技术储备。“这是万亿级的市场规模。”韦建敏透露,公司正在洽谈风投,准备融资,以扩大规模,快速抢占市场。

记者手记

用明天来证明

每经记者 贺华玲 发自成都

确定了创业方向,就要坚持下去。“到底方向对不对,只有用明天来证明。”韦建敏相信,所谓“自助者天助”,若自己都没有信心,不坚持朝着预定的方向努力,那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只要坚定地走下去,待时机成熟,就会体会到“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感觉。

“说不定一个莫名的电话就帮了你,说不准莫名的几句话就点拨了你。”韦建敏就是靠着这样一份平实的心态走过来。他说,选定了目标,就要坚持,要做就做最好。

谁也不能对明天的答案给以保证,但自己可以把握的是,把今天的事情做好,坚实走好每一步。成功没办法复制,并且韦建敏选择的是新兴环保行业,科技产品、商业模式等都得自己去摸索。

显然,韦建敏已出发,正在探索的路上。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