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IPO

每经网首页 > IPO > 正文

推进注册制是沪深股市改革根本方向

上海证券报 2014-01-27 08:54:19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文章。肖钢的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他一连提出的五项发展多层次市场需把握的原则,无不鲜明地体现了他对注册制改革方向认识的坚定性和在改革路径取向上不可妥协的原则性。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笔者看来,肖钢此文给人的启示胜似任何形式的回答。

无可否认,当前正在推进的IPO改革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说什么的都有。在有关IPO改革具体的路径方法上,没有一招鲜。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些争论,多听取点不同意见,自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在事关注册制改革推进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则无论如何也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听不同意见就做晕头转向的“风转转”,那是要坏大事的。在某种意义上,改革方向的多变性和政策的不确定性甚至比不改革还容易坏事。

将沪深股市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供求矛盾,是没有道理的。沪深股市多年来虽然多次暂停IPO,并不是不要IPO,更不是反对IPO重启,而是在反对“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还没根本改变,“三高”发行、超募圈钱的发行体制还没彻底改革之前,就为了满足一些人的融资需求而匆匆忙忙地重启IPO。这次IPO重启之后产生的诸多尴尬和矛盾,问题也不是出在过早提出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而是在审核制还未退出、注册制还未推进的情况下,特别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原则还没有得到切实可靠的信用机制和法律保障配套维护的条件下,在发行定价、新股配售和老股套现等方面就过多迁就了大股东、大机构、大资金的利益诉求,放松了对那些挑战市场规则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行为的必要监管所造成的。

肖钢有两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句是:注册制就是还权于市场。另一句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这两句话击中了以往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性弊端的根本症结,那就是,在行政审批机关总揽发行大权容忍圈钱寻租的体制下,股市越是急于竭泽而渔,就越是难以为继。股市主板的情形如此,多层次市场也很难例外。如果真的一搞多层次多渠道股权融资,就能把几万亿社会资金融通到了股市,沪深股市行情应该早就升上去了。沪深股市的问题不是融得到融不到资,而是“重融资轻回报”伤透了投资者的心,使投资者没法对一上市就变脸,一圈钱就套现的融资行为不丧失信心,也没法对这个一心一意为融资服务却一点也不为投资者谋利益的市场有信心。以往证监会和一些专家学者不知提了多少次的多层次市场构想和股权融资方案,之所以一次也没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就是因为多层次市场也好,股权融资也好,如果也像股市这样“重融资轻回报”,所融到的资金会回到股市来回报投资者吗?

所以,“重融资轻回报”,事关为什么而融资和为什么而立市的市场宗旨,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多层次、多直接的股权融资也只能徒唤奈何。

《梦溪笔谈》有个故事说,北宋时期有个叫柳开的文人,推了装有一千轴卷子的独轮车去投考,想吓退同考,独占鳌头,不料考官一点也看不中。另一个名叫张景的文人,只呈送了一篇文章,就博得了考官青睐,名登榜首。在笔者看来,沪深股市改革方案也是“千轴不如一书”。注册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的是审核制怎么退,市场化怎么进的大问题。“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说到底,就是以维护投资者权益为中心。推进注册制改革,虽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它是引领股市整体改革的总方向,是定海神针,是纲。纲不举,目不张。这是从来就没有疑义的。也就是说,改革的牌出什么,怎么出都可以,不同的人也不妨各择己见,对出牌和出牌程序持有不同的主张,但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上,是半点也含糊不得的。注册制改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融资者投资者才有可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责编 叶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的文章。肖钢的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他一连提出的五项发展多层次市场需把握的原则,无不鲜明地体现了他对注册制改革方向认识的坚定性和在改革路径取向上不可妥协的原则性。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笔者看来,肖钢此文给人的启示胜似任何形式的回答。 无可否认,当前正在推进的IPO改革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说什么的都有。在有关IPO改革具体的路径方法上,没有一招鲜。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些争论,多听取点不同意见,自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在事关注册制改革推进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则无论如何也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听不同意见就做晕头转向的“风转转”,那是要坏大事的。在某种意义上,改革方向的多变性和政策的不确定性甚至比不改革还容易坏事。 将沪深股市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供求矛盾,是没有道理的。沪深股市多年来虽然多次暂停IPO,并不是不要IPO,更不是反对IPO重启,而是在反对“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还没根本改变,“三高”发行、超募圈钱的发行体制还没彻底改革之前,就为了满足一些人的融资需求而匆匆忙忙地重启IPO。这次IPO重启之后产生的诸多尴尬和矛盾,问题也不是出在过早提出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而是在审核制还未退出、注册制还未推进的情况下,特别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原则还没有得到切实可靠的信用机制和法律保障配套维护的条件下,在发行定价、新股配售和老股套现等方面就过多迁就了大股东、大机构、大资金的利益诉求,放松了对那些挑战市场规则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行为的必要监管所造成的。 肖钢有两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句是:注册制就是还权于市场。另一句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这两句话击中了以往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性弊端的根本症结,那就是,在行政审批机关总揽发行大权容忍圈钱寻租的体制下,股市越是急于竭泽而渔,就越是难以为继。股市主板的情形如此,多层次市场也很难例外。如果真的一搞多层次多渠道股权融资,就能把几万亿社会资金融通到了股市,沪深股市行情应该早就升上去了。沪深股市的问题不是融得到融不到资,而是“重融资轻回报”伤透了投资者的心,使投资者没法对一上市就变脸,一圈钱就套现的融资行为不丧失信心,也没法对这个一心一意为融资服务却一点也不为投资者谋利益的市场有信心。以往证监会和一些专家学者不知提了多少次的多层次市场构想和股权融资方案,之所以一次也没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就是因为多层次市场也好,股权融资也好,如果也像股市这样“重融资轻回报”,所融到的资金会回到股市来回报投资者吗? 所以,“重融资轻回报”,事关为什么而融资和为什么而立市的市场宗旨,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多层次、多直接的股权融资也只能徒唤奈何。 《梦溪笔谈》有个故事说,北宋时期有个叫柳开的文人,推了装有一千轴卷子的独轮车去投考,想吓退同考,独占鳌头,不料考官一点也看不中。另一个名叫张景的文人,只呈送了一篇文章,就博得了考官青睐,名登榜首。在笔者看来,沪深股市改革方案也是“千轴不如一书”。注册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的是审核制怎么退,市场化怎么进的大问题。“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说到底,就是以维护投资者权益为中心。推进注册制改革,虽然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它是引领股市整体改革的总方向,是定海神针,是纲。纲不举,目不张。这是从来就没有疑义的。也就是说,改革的牌出什么,怎么出都可以,不同的人也不妨各择己见,对出牌和出牌程序持有不同的主张,但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上,是半点也含糊不得的。注册制改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融资者投资者才有可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