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

每经网首页 > 商讯 > 正文

鄱阳湖共青先导区方案发布 “昌九一体化”进程加速

2013-12-06 01:33:3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于垚峰 发自南昌、九江    

每经记者 于垚峰 发自南昌、九江

当同处于中部地区的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城市带强劲发展时,江西略显动力不足。对此,江西拟打造“昌九一体化”。

2013年7月22日,上任仅仅不到4个月的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就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重点阐述了推进“昌九一体化”意义。他说,只有南昌和九江联动起来,一体发展,形成强大的区域集合效应,才能在激烈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中赢得一定地位,实现更大作为。

10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推进昌九一体化工作方案》,要求南昌、九江做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对接互补。构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局面,把昌九打造成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11月28日,昌九一体化的先行试点——共青先导区建设方案发布,正式拉开了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序幕。

升级版的“昌九工业走廊”

南昌、共青先导区的设立,是江西推动昌九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落子。

早在21年前,江西就曾提出“昌九工业走廊”的决策,第一次提出了南昌、九江工业同步发展的构想。今天的昌九一体化则是“昌九工业走廊”的升级版。

按照当时的规划,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主要在沿昌九公路两侧展开布局,包括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南昌、新建、永修、德安、九江等五个县,并以工业为主,因此,命名昌九工业走廊。

不过,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进入昌九工业走廊的资金锐减,严重影响了其发展。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彼时,昌九工业走廊的发展“样本”作用渐渐消失。2000年左右,江西省以及南昌、九江两市陆续将之前单独成立的昌九工业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撤销。

如今,昌九一体化发展不再局限于两地自主合作,而是上升到省级层面,目前,两地在住房公积金、通信、交通、旅游等领域着手推进同城一体化建设。

放权先导区

麻智辉曾表示,昌九之间100多公里范围内没有一座中型以上的城市,如果共青城发展成为一座中型城市,将大大加速昌九一线的城市化速度,而且能够在昌九两座城市之间起到很好的经济承接作用。

据悉,南昌、九江两地相距140多公里,共青城市居中,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昌九城际铁路的通车,共青城在南昌与九江之间“左右逢源”,可以分担两市的产业转移、生活居住等功能。

在已获批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到,至2020年,共青城人口将达到50万人,成为一个中等城市,未来南昌城市轨道交通将延伸至共青城。

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兵介绍,选择共青城作为先导区,主要是因为当地的产业结构布局,其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和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共青城2010年才设市,成立时间短,实行‘大部门制’,管理体制有优势。”

另据共青城市长卢宝云介绍,2012年共青城生产总值60亿元,财政总收入8.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人均财政居全省第一。

九江市委常务副市长占勇表示,在江西区域发展格局中,南昌和九江是江西的“双核”,共青先导区则是连接昌九的重要节点,建设共青先导区有利于加快昌九一体化发展。占勇还表示,从明年1月1日起,共青城全面行使与区市相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管理权限。

江西省发改委有关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建设若干综合型先导区和主题型先导区,并明确了南昌和共青为首批先导区,随后南昌先导区的方案也将出台。

昌九分工是关键

在昌九城际铁路未通车之前,南昌、九江两地间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2010年9月,昌九城际铁路开通后,往返两地只需要一个小时。

今年10月,据江西省发改委的消息,江西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其中总投资300亿元的九江至南昌轻轨项目位列其中。轻轨建成,南昌至九江的时间将缩短至半个小时。

江西省在已出台的昌九一体化工作方案中明确,未来3~5年,交通等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完成通信和金融同城化,重点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入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昌九同城效应显现。

南昌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产业一体化是最为艰难的一步,即使是在发展相对成熟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缺乏协调等难题。

“昌九要实现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产业一体化,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省里的昌九一体化总规划早日出台,可以给两地发展指引方向。”

江西省社科联一位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认为,南昌九江两地经济尚有一定差距,要实现做强南昌、做大九江,“双核”发展的目标,一定要找准两地的发展重心。“比如说九江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南昌重点做好航空、汽车以及服务业,两地互补,真正做到齐头并进。”

上述专家认为,要实现昌九一体化,最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南昌和九江的分工,两者之间是竞合的关系,做好分工,有助于提升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