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巴Ⅲ压顶 外资持续抛售中资行股份

2013-10-18 00:57:52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威 发自北京

巴塞尔Ⅲ协议的出台,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使得外资银行减持乃至抛空中资行股权事件持续发酵。

昨日(10月17日),中信银行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时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信股份)及BancoBilbaoVizcayaArgentariaS.A.(以下简称BBVA,西班牙对外银行)的通知,中信股份受让BBVA持有的公司23.86亿股股份(H股),约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1%。”

昨日,中信银行相关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BBVA此次减持股份主要和《巴塞尔协议Ⅲ》对其资本充足率要求有关,同时,中信股份增持的主要原因是买入价格不贵。

近几年,外资行出售中资银行股已不新鲜,但今年来,外资银行减持、出售中资行股权频频出现。某券商债券分析师表示,外资行减持中资行股份主因之一是其自身资本需要。

BBVA减持中信银行5.1%股份

中信银行公告显示,本次中方股东增持前,中信股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持有中信银行61.85%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BBVA持有公司15%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本次增持完成后,中信股份在公司拥有的权益增至66.95%,BBVA继续持有公司9.9%的股份,仍为中信银行第二大股东。

中信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BBVA决定出售其在中信银行5.1%的股份,目的是应对巴塞尔Ⅲ关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新要求。同时,BBVA也强调,会继续作为中信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保持对中信银行的长期投资。

据了解,该笔交易将使BBVA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72个基点。

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曾盛行一时,其中包括高盛集团、花旗集团等。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银行业监管方面对资本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外资金融机构陆续减持、出售中资银行股份。

仅从大行来看,2008年最后一天,中行战投之一的瑞银在三年锁定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即全部减持中行H股完全退出。据统计,截至目前,建行、工行及中行三大国有银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均已退出,目前仅汇丰仍然持有交行19%的股份。与此同时,股份行也被外资行减持。

自身资本需求为主要原因

上述债券分析师表示,外资行减持、出售中资行股份主要是外资行需要资金,还有是外资行认为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外资行持有中行股份实际上相当于变相持有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在升值过程中,即使他们需要钱也会采取其他融资办法,不会考虑抛售中行股份,外资行可能认为人民币已升值到一定程度,未来有贬值压力。

某银行业研究员向记者表示,外资行减持中资行股份的原因是外资行有资本压力,同时,中国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有下降趋势。

从银行2013年上半年报可以看出,多家银行不良出现“双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96%,为近17个季度以来的新高。

此外,有业内人士还认为,现在放开民营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盈利也会下降,促使外资行减持其中资行股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