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行业聚焦

每经网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阳光凯迪受外国政要关注生物质燃油合作走出国门

2013-10-15 00:50:3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每经记者 赵笛

日前,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造访凯迪电力(000939,收盘价5.85元)的大股东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凯迪),并与阳光凯迪签署关于生物质燃油合作协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凯迪电力今年6月发布的公告显示,阳光凯迪拟与凯迪电力合作建设的北海生物质燃油项目,所用原料就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棕榈壳等农林废弃物。

央视报道凯迪与外方签约

2013年10月13日14时,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对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与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的签约情况进行了报道。

上述报道称,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成为双方未来合作的一个亮点。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于10月7日~10日访华,希望推动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的新能源合作,且主要是对中国的生物质能源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报道中,均为巴达维与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凯迪电力董事长李林芝的交谈影像。据报道,巴达维希望推动的合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广到马来西亚;二是让中国的企业更多地利用马来西亚的棕榈叶废弃物。

在该新闻报道的最后,显示陈义龙与马来西亚方面的代表签署了相关文件。

董秘:北海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参观东湖高新的高科技企业时就曾与陈义龙交流过生物质燃油技术。而本次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的到访,无疑让阳光凯迪的生物质燃油项目再添光彩。

对于本次合作的具体内容,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凯迪电力董秘张鸿健进行了解。张鸿健表示,巴达维的造访的主体是大股东阳光凯迪,但也能够涵盖上市公司凯迪电力。作为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退下来之后更多在关注和推动新能源发展。

“应该说,巴达维的到访对集团和对上市公司都具有重要意义。”张鸿健表示,一方面这表明集团的生物质燃油技术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也为公司与集团的北海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张鸿健所提及的“坚实基础”,指的应是北海项目原料供给。

2013年6月15日,凯迪电力发布公告变更北海项目投向,增加北海凯迪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项目建设。公告显示,该生物质燃油项目的原材料就是利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棕榈壳等农林废弃物。

张鸿健表示,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业十分发达,该产业链的棕榈废弃物十分集中,这为公司北海项目利用马来西亚的棕榈废弃物提供了便利。而通过海运将这些生物质废弃物运到北海,也十分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凯迪电力的生物发电项目一直受困于原材料。在国内,由于农业集约化水平不高,生物质发电需要的秸秆、稻壳等物质收集难度很大,这也导致凯迪电力发电量和业绩时常出现波动。

有业内人士认为,若凯迪电力尝到了使用马来西亚棕榈废弃物的甜头,在运输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不排除公司未来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也会用到进口原料。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