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知名房企扎堆“出海”资金、开发模式待考

2013-10-14 00:37:1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沙斐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沙斐 发自上海

近期,不少知名房企“扎堆”加入“出海”队伍,斥巨资收购、兴建海外房地产项目。来自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包括碧桂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万科、绿地等十余家大型房企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已达几百亿美元。

经过2012年一系列海外布局之后,此前“出海”的内地房企陆续迎来收获期。据悉,碧桂园位于马来西亚的两大项目计划在今年正式面市;绿地首个海外项目动工,春节后将进入销售阶段;首创置业位于法国的项目,也已进入招商阶段。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中国房企“出海”不仅是战略布局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想利用在销售渠道上的资源优势,吸引内地高端职业客群到海外置业投资。

从表象来看,中国房企布局海外市场确实存在布局、实际市场需求等需要,但是,布局海外市场进行海外投资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一些风险的存在。

张宏伟认为,目前有拓展计划的都是龙头房企,规模并不大,更多地只是测试市场的反应情况,且大多采取与当地的开发商合作发展模式,风险并不是太高。但是,要进行规模化扩张势必会存在种种问题。

相比较而言,海外的开发模式和内地不同,内地房企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突破。内地房企基本为香港模式,各个环节只靠自己;而境外大量使用金融机构,分几个层面来融资,内地开发商可能较难适应,包括销售流程、对企业信用的控制等。

此外,布局海外市场需要充裕的现金流或融资渠道进行支撑。如去年5月大连万达与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签署并购协议,万达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如果没有中国银行、中银国际、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的支持,万达或许也很难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收购的拳脚。

业内分析认为,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简单,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和开发模式、没有更好地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及特色、没有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与税费制度等,那么,房企布局海外有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的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有至少10~20年的发展机会。从机会成本及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出发,在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影响下,尽管楼市会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国内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