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审计进入尾声 地方债评级有望推行

2013-09-19 00:15:52

审计署将于10月公布最新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审计结果。目前,各地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即将结束。有审计系统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地审计工作已到尾声,工作进入后期汇总阶段。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审计署将于10月公布最新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审计结果。目前,各地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即将结束。有审计系统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地审计工作已到尾声,工作进入后期汇总阶段。

日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曾表示,对地方举借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事业建设债务应以政府为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收益性项目债务加强管理,用取得的收益来还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期监管层正在研究探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未来有望逐步推广,地方债的管理有望进一步规范化。

地方审计10月提交国务院

审计署于8月1日起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对象包括中央、省、市、县及乡镇五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要求于10月内向国务院提交。

广东审计系统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广东地方债务的初步汇总情况还好,新增的不是很多,比预期好些。不过,他并没有透露广东政府性债务审计的详细数据。

最近两三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疾速扩张,由于《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限制,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是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公司债或项目债。

根据审计署今年全国 “两会”期间的表述,地方债规模大约在15万亿元到18万亿元之间。对于这次地方债的审计结果,从官方到学界普遍预计将会有所升高。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日前在G20峰会上表示,将在10月份公布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可能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小幅增加。

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日前也表示,我国通过大量举债来刺激经济增长模式,可能在短短两年内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翻了一番,现可能已达到20万亿元。

不过,国家相关部门多次表示,从掌握的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还是可控的,但局部地区风险也不容忽视。对地方政府而言,债务压力各不相同,尤其是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他们背负着更大的债务负担。吉林省一地级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向记者表示,今年地方企业效益不好,税收收入减少,要还部分债,因此财政较为紧张。

此外,安徽省财政厅也披露,2013年安徽省地方债务到集中偿还期,共有71.1亿元地方债需要偿还。硬性支出、还债任务,使得安徽本已紧张的财政形势雪上加霜,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在安徽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上,该省财政厅长罗建国对于财政形势感到不乐观,他直言,“明年将是安徽省财力最为困难的一年”。

对地方而言,审计只是第一步,而未来更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偿还这些债务。

将推行地方债评级系统

刘煜辉认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解决未来新型城镇化资金来源的长效机制,然而,在大规模放开地方债发行之前,一项基础工作是摸清家底、做好评级工作。

9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研讨会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中债资信评估公司表示将合作进行地方政府主体及相关债项评级。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相关部委多年前已经启动地方债前期研究,央行在2004年即委托社科院金融所进行地方金融生态调查,以便摸清各地金融家底,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打下基础。

今年7月,财政部曾宣布,未来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过程中,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建立信用评级制度。近日也有报道称,监管机构正在研讨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未来有望逐步推行。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少有地方政府愿意主动公开财政预算,这给地方政府评级带来了难度。”国内一家评级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不过,虽然对于地方债面临诸多障碍,但推出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是未来实现市政债市场化的基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也曾表示,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首要考虑的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是否透明,财政透明度是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关键要素。他表示,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评级制度是大的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对于地方债,一方面要建立项目问责制,另一方面则是要把地方债纳入到预算管理,使发债过程更加透明、公开,这样政府才能对债务规模、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日前,楼继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对地方举借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事业建设债务应以政府为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收益性项目债务加强管理,用取得的收益来还债。对两类债务都应有制度约束,中央适当加以控制。“要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以地方政府债券为主体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